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03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docxVIP

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03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

高频考点班

中学生学习心理

目录

认知过程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含义

感受性—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刺激强度

感受性一般用感觉阈限来度量。二者成反比关系,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

感觉阈限越大。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降低)的现象。

视觉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3.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指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

继时对比。

4.感觉后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视觉后像:正后像(相同的)和负后像(相反的)

5.联觉

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暖色与冷色)

6.感觉补偿

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足会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与代偿作用。

二、知觉

(一)知觉含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综合

性的,更加主观复杂的心理现象。

三个定义的比较

1.感觉: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3.观察:一种高级的知觉,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

(二)知觉分类

1)空间知觉包括: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2)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

(三)知觉的特性

三、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性:指向性、集中性

(二)注意的功能和分类

1.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的分类

(四)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分散,又称为分心,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

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

四、记忆(常考)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再认、再现)的过程。

(二)记忆的一般分类:1.根据记忆时间不同(记忆系统)

(二)记忆的一般分类

2.根据记忆内容不同

3.意识参与程度不同(背不出来,但是补得出来)

4.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

5.长时记忆分类(图尔文)

(三)遗忘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1.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

(1)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2)遗忘量随时间递增;

(3)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材性材数成太尉

五、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2.根据思维的指向性

2.根据思维的指向性

3.根据思维的创新性程度

六.想象

1.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

根据是否有目的性: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根据创造性不同:

(1)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

高频2: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重点)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故园,定牵动)

二、创造性

(一)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

2.智力

3.个性

另外,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自我调整等品质也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

热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接触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热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高频3: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改变。

学习与结果?学习与行为?学习与习惯?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3种区别)。

文档评论(0)

lookoud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