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武举制度]武举制度.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的武举制度]武举制度

分四级考试清代武举依文榜程序,考试大致分四个等级进行。(1)童

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2)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

武举人。(3)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4)殿试:会试后已取

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

甲”。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

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堤及第”资格。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

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殿试及授职殿试的规格很

高,普通由皇帝亲自主考。考试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西长安门外挂榜,

并赐给武状元盔甲。然后由巡捕营护送武状元归第,炫耀恩荣。第二天,

在兵部举行隆重的“会试宴”,又赏给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赏给众进士

银两等。清代科甲等级差别甚大,同样是武进士,一、二、三甲的等级和

荣誉却大不相同。状元自然是出尽了风头,登第后的三天内,可以披红挂

彩,上街夸官,真所谓春风得意,体面十足。殿试以后,通常即将由兵部

授予官职。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是清朝武举第一科。当时规定武状元授

正三品的参将,武榜眼授从三晶的游击,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司。二甲授

正五品的守备,三甲授从五品的署守备。康熙年间又有变动,改为一半授

营职,是直接带兵的官;另一半授卫职,是皇帝的宫廷侍卫。雍正五年

(1727)规定,武状元授御前一等侍卫,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再从二

甲中选头十名,授三等侍卫,其余全在兵部注册授予守备等营职。雍正以

后各朝武进士的授官情况还有一些变化,无非所授品阶基本上以康熙朝定

制为准,没有太考试分三场清朝武举各级考试,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每

科录取人数也有定额。但常科以外,还时常增设所谓“恩科”,常额以外,

也增加一点“恩额”。这种“恩科”、“恩额”都由皇帝直接掌握。无非

笼络人心,吸收更多的武勇人士为统治者效命。考试办法差不多与明代一

样,分一、二、三场进行。一、二场试了弓马技勇,称为“外场”;三场

试策论武经,称“内场”。一场试即将箭法,驰马三趟,发箭九枝,三箭

中靶为合格,达不到三箭者不许参加二场。乾隆年间,一场又增加了马射

“地球”,俗称“拾帽子”,专为考察伏射能力。二场考步射、技勇。步

射九发三中为合格,所谓“技勇”,实际上主要测膂力。一共三项。头项

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号,另备有十二力以上的出号弓。应

试者弓号自选,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满为准。二项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

斤、一百斤、八十斤三号,试刀者应先成摆布阅刀过顶、先后胸舞花等动

作。刀号自选,一次完成为准。第三项是拿石硕子,即专为考试而备的石

块,长方型,两边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但并不深,也分为三号,

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考场还备有三百斤以上的出

号石硕。石号应试者自选,要求将石磺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硕

底部摆布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凡应试者,弓刀

石三项必须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未超过两项者为不合格,

取销三场考试资格。三场是考文,当时叫“程文”,也称“内场”,相当

于文化课考试。内场考试对大多数武人来说,比外场考试更难对付,所以

考试办法不得不屡有变动。最初是考策、论文章,“策”相当于问答题,

“论”是按试题写一篇议论文。顺治时定为策二篇、论二篇,题目选自四

书和兵书。慷熙年间改为策一篇、论二篇。策题出自《孙子》、《吴子》、

《司马法》三部兵书,论题只从《论语》、《孟子》中出,考试难度有所

降低。乾隆时又改为策一题、论一题,题目都选自《武经七书》。到嘉庆

年间,考虑到武人多不能文,所考策论多不合格,而不少外场成绩突出者

又往往败于内场,于是干脆废除策论,改为按要求默写《武经七书》中一

段,通常只一百字摆布。这样一味牵就,使内场考试的水平越来越低,最

后差不多只是形式上的存在罢了。当时社会上歧视武人之风极盛,经此一

改,武人更加被文士们看成粗卤武夫,武举的社会地位大不比清代前期了。

的弊病武到了科举文武分途不利于造就兼备人材的问题。他曾经要求打破

考试中的传统界限,允许文武生员举人交叉考试,武科举人可以改考文科

进士,文科举人可以改考武科进士。康熙认为:“如此则各得展其所学,

文武两途,皆得真才矣。”然而,整个清代,文武交叉考试者寥寥无几。

文武各成畛域而壁垒森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文人不武,武人不文,文武

兼长的人材也就越来越少。文武分途的考试制度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材,却

很难造就出亦文亦武的博通人材,应该说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