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XXX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
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
学教学质量,响应教育厅推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
特制定本计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
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
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
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
的分工与合作。成员: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2、运
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
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
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
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研究讨论准备阶段: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
组成员及分工。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研究、集中研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形
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
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
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
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在每个教研组
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
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
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
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
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
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
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完善信息资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
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
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
强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
研究。
四、实施情况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增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
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
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
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
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
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化资源教学
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
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件。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功能: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
统资源;提高信息能力更学方法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
学;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
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
完善教育资源整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
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
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决资源分散问
题,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程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支柱。我
们认识到,建为所用,立足应用是资源库建设的根本,因此,
我们建设资源库的原则是:(1)应用性:能够直接为教师课
堂教学服务;(2)综合性:这是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教
研、反思乃至开展课题研究的综合性服务平台;(3)互动性:
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能够互动,解决生成性问题;(4)连续
性:能够显示教师、学生的成长轨迹。根据以上的建设原则和
标准,依托教材,遵循课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