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oc

陕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教学质量检测月考〔1〕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

新诗的“变〞与“常〞

吕进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经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定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心得。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强化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强化。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需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3月15日〕

1.以下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有的时候要在“变〞中继承“常〞。

C.在传播上,尽量用最清楚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要注重听觉,注重吟诵。

D.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隐形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外在于现代诗歌当中。“常〞是诗歌的精神,是审美精神。

2.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B.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

C.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定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这便是创作的境界。

D.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实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强化。

3.依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变是新诗的根本,作者认为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B.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将来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C.现今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彰显了新诗对新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

D.在“变〞中继承“常〞,在“变〞中时时回望“故乡〞,新诗就会在将来文学中充任先锋和旗帜的作用,就一定可以进入国人艺术鉴赏的视野之内了。

〔二〕有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罗曼?罗兰

徐志摩

文档评论(0)

186****5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