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实施方案.pdf

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实施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实施方案

建筑品质和使用功能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平稳有

序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智慧化建设初具成效。工程抗震防灾能力稳步提

升。质量安全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一、发展目标

(一)2035年远景目标

以建设世界建造强国为目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质量安全可

控、标准支撑有力、市场主体有活力的现代化建筑业发展体系。到2035

年,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建筑品质显

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立,产业整体优

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

行列,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对标2035年远景目标,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市

场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筑市场秩序明显

改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

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为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稳固。高质量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建设任务,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建筑业增加值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实现深度融

合,催生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

上,打造一批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培育

一批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绿色建造政策、技术、实施体系初步

建立,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行,工程建设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建建筑施

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控制在每万平方米300吨以下,建筑废弃物处理和

再利用的市场机制初步形成,建设一批绿色建造示范工程。

——建筑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建筑法修订加快推进,法律法规体系更加

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个人执业资格管理进一步强化,工程

担保和信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工程造价市场化机制初步形成。工程建设组

织模式持续优化,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广泛推行。符合建筑业特点

的用工方式基本建立,建筑工人实现公司化、专业化管理,中级工以上建筑

工人达1000万人以上。

——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建筑品质和使用功能不断提高,建筑

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建

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平稳有序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智慧化建设

初具成效。工程抗震防灾能力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不

断提高。

二、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1.提升工程建设标准水平。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安全标准,强化工程质量保障的标

准化措施。进一步完善建筑性能标准,合理确定节能、室内外环境质量、

无障碍、适老化等建筑品质指标。研究制订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维

护标准体系,完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及评价标准,编制超低能耗、近

零能耗建筑相关标准。

2.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

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进一步明确

责任边界,构建以建设单位为首要责任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体系。完善责

任追溯机制,加大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力度,依法依规严肃事故查处。严格

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法定代表人授权书、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和永久性标牌制度。研究制定施工安全风险防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标

准,建立健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探索推行

“全国一证、分省管理”方式。

3.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厘清层级

监管职责,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依托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和地方各级

监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

手段和差异化监督方式,实现“智慧”监督。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衔接

机制,提高精准执法和服务水平。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队伍建设,加大专

业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层级监督考核机制,提升监督队伍标准化、专业化水

平。组

文档评论(0)

181****27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