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权的加强》参考学案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课程导入】

明朝的建立者是谁?你对他的身世经历了解吗?你知道明朝的都城先后在哪里吗?明朝为什么会迁都呢?

明太祖

明朝的北京

你知道明朝在地方上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的机构是什么吗?明朝的内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明朝有丞相这个官职吗?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有哪些?你一定知道科举制度吧,明朝的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举考生看榜图

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朱元璋的儿子吗?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当时他为什么要迁都?他的措施有哪些与前两位皇帝相似?

【知识网络】

?

【学习探索】

1.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君权的措施。你可以制作并完成下面的表格,以便归纳所学知识。

措施

影响

?

?

?

?

?

?

?

?

2.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由于皇太子朱标此前已殁,皇位由十六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年号“建文”。朱元璋去世后,为什么由他的孙子、而不是由他的其他儿子(朱元璋共有二十多个儿子)继承皇位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这和我国历史上的什么制度有关?

3.北京和南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北京在隋、辽、金、元时分别称什么?南京在三国、两晋、元时又分别称什么?它们在中国历史上分别做过哪些朝代的都城?

4.燕王朱棣因为建文帝实行削藩而起兵,并最终夺得了皇位。朱棣称帝后,为什么还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三省六部???②设三司???③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④设特务机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

2.下列地名是北京在古代的称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都?②中都?③涿郡?④北京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苏轼在论述我国选官制度时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材料二?清人徐大椿写道:“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孤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三?孙中山认为科举考试为“中国良好的旧法”,“往年罢废科举,未免因噎废食,其实考试之法极良,不过当日考试之材料不良也”。

请回答:(1)在科举考试实行前,我国先后有哪些选官制度?

?

(2)科举制度是哪个皇帝创立的?完善这一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这一制度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

(3)这一制度在明朝有何变化?造成材料二中所说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

【资料下载】

明初的中书省组织庞大,设左、右相国(后改为丞相)为长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中书省的下属机构,六部的尚书、侍郎等则是丞相的属员。当时的中书省职权很重,“综理机务”,不但各级部门给皇帝的奏报要经过中书省,一切以皇帝名义发出的诏令谕旨也要经中书省再下达。任丞相的人更是处在一人之下、百官之上的地位,权重一时。这与封建社会晚期高度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相矛盾,更不能为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所接受。

朱元璋称帝后,曾先后任命过四位丞相,其中胡惟庸在中书省主政时间最长、权位也最重。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处死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设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行政机构。他将这一措施作为硬性制度规定下来,宣布“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弹劾,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自此,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最主要的文体。因该文主体由四段互相排比(意义上)对偶(音韵上)的文字组成,合共有八股,故称八股文。相对于两汉、唐宋的“古文”来说,八股文又称“时文”;因为八股文的题目多出自四书,所以它也被称为四书文;那时皇帝的命令称为“制”,八股是皇帝命作的文艺,所以又叫“制艺”、“制义”。

每篇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是每篇文章的起首两句,用以说破题目的要义。“承题”一般用三句至五句,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概说全体,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这四个段落才是正式的议论,也是八股文最主要的部分。在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即由此得名。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度逐渐僵化,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如规定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同时考生作文必须本诸圣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4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