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茶叶的成分
通过化学分析,目前已知茶叶含有的化学成分有500多种,其中有机物有450种以上,如此复杂的茶叶化学成分,归纳起来大约有十几类。
水分(75-78%) 茶多酚(20-35%) 蛋白质(20-30%)茶树鲜叶 碱(3-5%)酶
有机化合物 糖类(20-25%) 有机酸(3%左右)
干物质(22-25%) 脂肪(8%左右) 色素(1%左右)
芳香物质(0.005-0.03%)维生素(0.6-1.0%)无机化合物(4-7%) 水溶性部分(2-4%)
水不溶性部分(1.5-3%)
茶叶鲜叶中75-78%是水分,除去水分后,干物质约为22-25%。这些干物质极大部分是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只占4-7%。
水分在茶树体内各部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代谢旺盛的嫩芽、嫩茎、嫩叶含量最高,其次是老叶和根系,枝条和主茎中含量最低。鲜叶在加工过程中,水分参与了一系列的
化学反应。由于加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从而激活了细胞内一些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这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关键之一。因此,在鲜叶的加工过程中控制水分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幼嫩的鲜叶经过加工制成干茶,绝大部分水分都是蒸发散失的,最后只保留4-6%的水分,因此通常需要4斤多鲜叶才能加工成一斤干茶。成品茶的水分含量与贮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茶叶水分含量高,发生化学变化快,保质期短,水分含量低,发生化学变化慢,保质期相对长一些。因此,各种茶叶在贮藏时,水分含量
不宜过高,一般精制茶控制在3%-5%以下,毛茶控制在6%,最高不宜超过7%,否则,茶叶品质很容易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品质特征。
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主要成分由儿茶素、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和酚类四大类物质组成,约占鲜叶干物质的30%左右。奇种儿茶素约占多酚类总量的70%左右。儿茶素又分为酯型儿茶和非酯型儿茶素二类,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涩
味和收敛性,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水多,涩味和收敛性较弱。儿茶素在红茶制造过程中变化相当显著,会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一系列氧化产物,这就是红茶加工变成红色的主要原因。
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茶叶中黄酮类物质总含量约为1-2%,黄酮类物质是构成绿茶茶汤黄绿色的重要成分。
花青素又称花色素,茶树在高温干旱季节不少品种有大量紫色芽出现,这就是花青素形成积累的缘故,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往往高达0.5%-1%以上。花青素具有明显的苦味,对品质不利。
茶叶中酚酸的含量不多,总含量仅1%左右。在茶叶制造过程中参与酚类的氧化变化,酚酸类有酸涩味。
茶多酚易溶解于热水,茶多酚极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能与蛋白质结合而沉淀,茶多酚遇含铁物质,则形成绿黑色物质,这就是为什么揉捻机的揉盘表面不能用铁制造的原因。
氨基酸和蛋白质
氨基酸和蛋白质都是茶叶主要含氮物质。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约在2%-4%之间,大多数氨基酸都有鲜味,但由于结构不同,不同的氨基酸味道也不相同,如茶氨酸具有鲜甜味,谷氨酸具有酸鲜味,个别的氨基酸则具有怪味。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在茶叶中含量高达22%以上,绝大部分不溶于水,溶于水占蛋白质总量的1-2%,因此茶叶中的蛋白质很少被人体吸收。
在加工中,一部分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增加茶汤的鲜味,有利于茶叶品质形成。绿茶制造时要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茶树品种的鲜叶,以增加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而红茶制造则相反,蛋白质过高,与一部分茶多酚结合成一种不溶性的物质,固定在叶片中,会造成发酵困难而不利红茶品质形成。
咖啡碱
咖啡碱是茶树体内生物碱的一种,约占干茶总量4%左右。除咖啡碱外,茶叶中还含有少量的茶叶碱和可可碱等。在茶树体内,芽和嫩叶中咖啡碱的含量较高,成熟叶和老叶中较少,咖啡碱是茶叶中含氮物质的一种,是氮代谢的产物,因此其含量多少与施用氮肥水平有关。咖啡碱能溶于热水,遇100度以上高温易升华挥发。咖啡碱味苦涩,是
茶叶重要成味物质之一。喝茶能兴奋人体中枢精神,这种兴奋作用的主体物质就是咖啡碱。
芳香物质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各类繁多的挥发性物质的总称。芳香物质种类很多,如酸类、醛类、醇类、萜烯类等,习惯上称为芳香油,一般占干茶总量的0.02%,但对成茶品质起至关重要作用。目前为止,已发现绿茶中的芳香物有200余种,红茶320余种,乌龙茶有120余种。这些芳香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鲜叶本身所含有,另一方面是加工过程,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如绿茶加工过程中,青叶醇等低沸点芳香物(青叶醇的沸点157摄氏度),在高温杀青过程中挥发后,留下高沸点部分如水杨酸甲酯、苯乙醇等形成了绿茶的清香。红茶加工中,通过萎凋和发酵,形成大量醛类和酯类化合物,形成红茶甜香味,乌龙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docx
- 第二单元 骨骼试题及答案.docx
- 第二个字是笔的成语.docx
- 残疾儿童送教教案4篇.docx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记录.docx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docx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docx
-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案例.docx
-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材料.docx
- 残疾儿童行为矫正问题行为评量.docx
- GB/T 32151.38-202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38 部分:水泥制品生产企业.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2151.38-202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38 部分:水泥制品生产企业.pdf
- 《GB/T 22069-2024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pdf
- GB/T 22069-2024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2069-2024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1064.1-2024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氯化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 碳酸锂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pdf
- GB/T 11064.1-2024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氯化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 碳酸锂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pdf
- 《GB/T 11064.1-2024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氯化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 碳酸锂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pdf
- GB/T 1148-2024内燃机 铝活塞.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148-2024内燃机 铝活塞.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