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 论活字本.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活字论活字本

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不同材料铸成的活宁,以这些活字印成书,就是活字本。不同活字本之间的区分是根据它们所用的不同材料。据文献记载,金属活宁曾有铜、锡、铅,非金属的有术、瓷,泥等等。

铅活字现在最普遍,这百多年间印的书都是铅印的。但是有许多人一直以为,现代印刷用的活字,是19世纪时,西洋传教士飘洋过海带到中国来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从文献上看,我国明朝弘治末年就已铸铅为字。清道光问的文献也记载有人一直铸铜、铅为活字用来印书。但可惜的是,没有实物留传下来,只见于文献记载。

锡活字据文献记载,大约在宋末元初,即有人铸锡为活字用来印书。但由于那时没有生产出好的油墨配合,所以常常将书印坏。明代也有锡活字的有关记载。到了近代,大约是道光时,有个美国人叫卫三畏,据他记载,广东佛山有位姓唐的人,铸造锡活字用来印彩票。后来又印了一部大书,即元代史学家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一共一百二十大册。卫三畏与姓唐的人有来往,还得到他的一些锡活字,所记应该是可靠的。但此书不知何处有藏,也属实物未见。

瓷活字古人写作“磁”,这种用瓷活字排印的书,实物现在所知也只有两种。铸字的人是位山东人,叫做徐志定,雍正元年中过举,还做过知县。康熙末年他造了瓷活字,用来印了同乡张尔歧的两部书,一部《周易说略》,一部《蒿庵闲话》。前者藏中国书店,后者藏北京图书馆。前者无锡图书馆也藏有一部。

泥活字的有关记载,最早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卷十八,文中详细记下了宋代毕升如何铸造泥活字并用来印书。但此后文献上就很少有关泥活字的记载。一直到了清道光十年,苏州人李瑶在杭州借钱印书,书名是《南疆绎史勘本》,只印了八十部。此书封页背后有“仿宋胶泥板印法”一行文字,凡例中也说明这书是按照毕升活字法排版造成。第二年,李瑶又用泥活字印了一部他自己编辑的书,《校补金石例四种》。

差不多与李瑶同时,有安徽泾县人翟金生造泥活字,他用泥活字印成的书有《泥板试印初稿》,薄薄只有六十四页一小册。又印有黄爵滋的诗集《仙屏书屋初集》五册,还印有《水东翟氏宗谱》。这三种书流传到了今天,但极其稀见,谁有一部,可称宝中之宝。总而言之,这些活字版,不是未见实物就是实物稀少。传到今天还有较多实物的活字本,主要是铜活字和木活字。

铜活字印书始于明代华燧的会通馆。大概是弘治三年,他首次用铜活字印成《宋诸臣奏议》五十册,印的质量较差,第一次,也难免。但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本。他先后大约印了十四种书,每本书的中缝下端印着“会通馆活字铜板印”。华燧的叔父华理,用铜活字印过陆游的《渭南文集》和《剑南续稿》。华燧的侄子华坚也用铜活字印书,华坚所印的书,每卷卷末都有“锡山兰雪堂华坚活字铜板印”。

与华氏齐名也差不多同时的,有个叫安国的富商,他比华氏家族更富有,也喜欢用铜活字印书,一共印了九种。其中《正德东光县志》是现存国内惟一用铜活字印的方志。安国的堂号叫桂坡馆,所印成的书质量较高,校勘也精。明代铜板,以华氏、安氏两家最著名,可算做领军人物。其余各地用铜活字印书还有不少,如常州印有《艺文类聚》,苏州五云溪馆印《玉台新咏》,版心上方有“五云溪馆活字”,南京张氏印有《开源天宝遗事》,卷首有“建业张氏铜板印行”,浙江印《诸葛孔明丛书》,福建芝城印《墨子》,白纸蓝印,卷八末页有“嘉靖三十一年岁次壬子季夏之吉芝城铜板印”,福建游榕印《太平御览》,有“宋板校正,闽游氏铜板活字印一百部”。可见当时以铜板印书蔚然成风。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便风流云散,成了一现的昙花。

关于其中的原因,人们一般只泛泛而谈。比如说铜活字当时未能制作字模,即字范,一字一刻既费工又费时,且价格昂贵,不是富豪经营不了,又讲活字易看不易存、排版又易错乱等等。但是具体到明末这段时间,就没人讲得清。在这里我可以介绍一个人的很有见解的观点。他是我国著名的藏书家赵远方先生。他藏书的质和量都很高,高得连康生都知道,于是借“文革”之机让红卫兵抄了他的家,将他的不少东西归为已有。“文革”后,他的书辗转都到了北京图书馆入善本部收藏。善本部主任李致忠先生曾在《书品》杂志上撰文讲到过赵先生的藏书。《文献》1985年第1期《跋北图藏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一文中提到的金刻本,就是赵先生捐的。而且赵先生搜罗明铜活字本很有名,黄裳说,是北方最有名的此类书的藏家。明铜活字本他收集了有十九种,不说一网打尽,也八九不离十了。他于1952年将其中的十七种捐给了北图,自己留下了万历铜活字本包大炣著《越吟》和弘治、正德间铜活字本《杜审言集》。《杜审言集》有赵先生朱笔手跋三通,其后跋即论明铜活字印书兴盛之因。跋云:“凡铸铜活字,用铜必多,非富家不办。明初铸钱尚不继,何有于活字。其时商贾富家,旧者已破,新者未兴,亦无若大资力也。至弘、正之间,商力渐充,海上交易亦盛,

文档评论(0)

189****603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2235243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