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说课稿——获奖说课稿.pdf

《白杨礼赞》说课稿——获奖说课稿.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杨礼赞》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XXX《白杨礼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白杨礼赞》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

课文,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本单元研

究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

2.教学内容:

《白杨礼赞》是XXX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

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XXX的领导

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

沉重的打击。XXX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

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

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

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

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

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

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研究惯,如能主动预课文、课后复课文等。

已经研究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

用有一定的基础。

三、设计意图:

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

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通过经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

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程尺度》指出,语文教学应造就学生具有一定的

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

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自生字,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

思维。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在朗诵的基础上品味课文

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研究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

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第1、2条作为能力训练目标,第3条作为德育训练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

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

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六、教学办法的确定

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办法有:

1.诵读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

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

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

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法

练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的方式,检

测学生的研究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

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

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研究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

研究语文的浓厚兴趣。

七、研究办法的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研究法

请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

文的好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课上

自动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牢固等。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研究,扫清文字障

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

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研究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

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

研究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8、教学过程

文档评论(0)

183****365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