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作文论据素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作文论据素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导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
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
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
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
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李总理说“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积累,虽然其中也有糟粕、更
遭受过破坏,但其主体和精华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下面是有
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人文凝聚精神
中华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不断凝结、升华而培育了伟大的
民族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新力。《易传》中贲卦的彖
辞有言:“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
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千
年来的国人,身易碎,而魂不灭,形易散,而神仍在。
“和谐”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中华文化素以“亲睦九族、平
章百姓、协和万邦”为理想,中国人民之所以遵循“和而不同”的哲
学理念,创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构建和谐社会,是源自中国传
统政治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协商文化。“人本精神、民本思想”是中
华文化的主流。西周政治家周公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开启了中国
民本思想的先河;《六韬》中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
也”的命题,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董仲舒
提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今天我们提出“以
人为本”,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源的。“大一统”思想,是儒家
倡导的、植根于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重要思想观念,已成为世代维护
民族生存发展、抵制民族分裂、促进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以“八荣
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传
承与创新。其“服务人民”者,仁也;“崇尚科学”者,智也;“热爱祖
国、团结互助”者,义也;“诚实守信”者,信也;“遵纪守法”者,礼
也。其“辛勤劳动、艰苦奋斗”者,则是中华传统美德之“君子自强
不息”的传承发扬。这些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不朽价值和时代意义
的生动证明。
二、深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明辨荣辱修身养德
《礼记·大学》言:德者本也。强调修身养德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基
石。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道德中把“五常”即“仁、义、礼、智、
信”这五种道德作为“治天下”的策略和为人的准则。把“孝、悌、
忠、信、礼、义、廉、耻”作为调节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尊祖宗、
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系统。
爱国忧民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孔子的“君子忧道不忧贫”,陆游
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将中
华民族的忧患意识、爱国理念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影响激励了
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天祥的宁死不屈、岳飞的精忠报国和邓世
昌的视死如归,一直是国人的榜样和楷模。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源自《易经》乾卦“象传”的“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5000年前的炎帝黄帝就为中华民族跨入文明的门槛
作出了许多努力和准备。尤其是黄帝的开元文化、王者文化、驱灾文
化,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都传递
了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
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
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著《说难》、《孤愤》;司马迁
因宫刑而著《史记》。先贤们留下了千古名作,更留下了我们民族的
精神风骨。
知行合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贤们遵奉的宗旨,“勤于学、力与
行、敏于思”的务实态度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礼记·杂记下》
言:“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
患弗能行也。”联系时下社会上、官场里学用“两张皮”、言行不一
的现象,我们更应该回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学术的原生态。
我国古代虽然未能明确提出情商教育的理念,但是著名教育家无
一不是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强调思想道德的培养,以讲求情
感修养为前提来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他们重视情商的培养程度同现
代西方情商教育家相比毫不逊色。“师者,所以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