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企业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建议.doc

【税会实务】企业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企业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建议

目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粉饰行为的存在既危害了市场经济秩序又危害了企业自身的诚信度也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广大投资者为例,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会误导投资者,造成投资者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经济市场角度出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因此财务报表粉饰所产生的动因以及影响正受到高度的关注。

ST达尔曼(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88)成为中国第一个因无法披露定期报告而遭退市的上市公司。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达尔曼极尽造假之能事,此外,达尔曼的系统性财务舞弊,具有很强隐蔽性和欺骗性,从股市和银行骗取资金高达30多亿元,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严重损失.本案例具有典型的剖析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对达尔曼粉饰报表的案例分析,逐步分析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和成因,总结案例和企业相关经验,以此提出优化财务报告体系的决策性建议和意见。

一.对达尔曼(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88)公司财报造假案例分析

(一)结合案例背景分析达尔曼报表粉饰手段以及影响

案例简介

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88)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主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达尔曼的关联企业仅有两家:西安于汇珠宝有限公司和西安海尔森宝石材料有限公司,且均为控股子公司。

1996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于1998年、2001年两次配股,在股市募集资金共计7.17亿元。从公司报表数据看,1997~2003年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在2003年之前,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均衡增长,具有较强迷惑性。2003年,公司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时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涉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还有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亿元。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变更为“ST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调查。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半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消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跌,2004年12月30日跌破一元面值,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

分析报表粉饰手段以及相关影响

总结达尔曼造假手段一:“其他业务利润”数额巨大,隐瞒披露事项。

“达尔曼”属于珠宝行业,号称“中国珠宝第一股”。1996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1063.38万元没有完成计划,主营利润仅为4#8218;284.05万元,而其他利润却高达2#8218;969.61万元。1997-2001年,达尔曼的其他业务收入一直在2000-3000万元之间徘徊,直到2001年,达尔曼将生态农业、化工产品、旅游度假都列入了主营业务,但当年其他业务利润仍然高达2#8218;209.94万元。直到2002年,也就是达尔曼造假开始败露的一年,公司其他业务利润突然降到44.29万元,如此巨大的落差足以说明达尔曼在其他业务利润中做足了手脚。

达尔曼造假手段二:虚构往来项目,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

达尔曼为了伪造公司盈利假象,公司销售收入大大高于销售成本与费用,对这部分差额,除了虚构往来外,公司大量采用虚增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伪造对外投资等手法来转出资金,这目的就是使公司造假现金得以循环使用。1999年,达尔曼“在建工程”价值高达30#8218;474.05万元,比当年固定资产净值高出一半;2000年,虽然许多工程已经宣布完工,但“在建工程”价值仍然高达29#8218;706.01万元,而且董事会还在准备第二次配股,进行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不禁要让人怀疑,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固定资产投资,究竟是否有什么隐藏的危险?2002~2003年,公司开始利用自行设立的大批壳公司来自我交易,达到虚增业绩的目的,年报显示,公司许多的销售商基本都采用赊销挂账的方式,使得达尔曼的赊销比例由2000年的24%上升到2003年的55%。通过这种手法两年共虚构销售收入4.06亿元,占这两年全部收入的70%以上,虚增利润1.52亿元。

(二)提出问题解决

1.什么是达尔曼公司财报造假的动因

达尔曼从上市直到走向退市的灭亡,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动因让达尔曼的造假愈演愈烈?达尔曼的巨额固定资产投

文档评论(0)

惩罚罪恶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