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docx

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一、授课课题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二、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三、授课课型

新授课

四、教材分析

宏观运筹:历史上的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动荡、思想文化多元化都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促进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不断加强,并具有从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的趋势,此时期在文化上又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中观观察:单元上的地位

本课是隶属《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该单元以历史发展时间顺序为脉络,阶段性地展示中国自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大一统封建国家建立的过程。本课是该单元的第2课,它在单元中上承早期国家的形成及殷商之制,下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秦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千年大变局,影响越千年。本课内容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是理解第3、4课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前提。

微观把握: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为:本课内容有三个子目,教材内容设置渗透和贯穿了三个唯物史观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与同学们共同学习本课的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有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本课内容。具体以“变”为主线,通过变和应变进行整合和构建,体现历史趣味性和历史深刻性的统一。

五、学情分析

已知

在初中已学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事,对于列国纷争、商鞅变法和百家争鸣等基本知识较为熟悉。经过第一课的学习,对于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有所理解。

未知

对于历史对象之间的联系缺乏理解,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对文字资料尤其是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无法提起兴趣,也较难建立起认知。

能知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高一学生相对初中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在思维能力方面,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能够对历史概念做出简要阐述,对因果关系做出初步分析。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制定的教学策略为:运用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材料研析法帮助学生掌握内容,通过情境设计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史料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形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

六、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根据课标内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多种史料,探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化,初步掌握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史料实证)

2.通过研读各国变法的内容,找出变法的共性,揭示变法的深远意义。(历史解释)

3.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坐标回望历史长时段的特征,比较地图的差异,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现差异的原因。(时空观念)

4.通过教师讲解及探究学习,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与百家争鸣、变法运动的关系。(唯物史观)

5.通过了解商鞅变法的革故之处,体会其变法的开拓性;了解华夏民族认同,养成正确的民族观;感知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从早期国家迈向成熟国家的奠基作用。(家国情怀)

七、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

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依据:学习发展需求;课标要求。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变动以及孔子、老子的学说是理解该时期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基础。

学习难点:

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明确变法运动、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的关系。

依据:知识特点;学生认知能力。

授课对象为高一新生,逻辑思维还未发展成熟,部分学生的学习层次尚停留在识记层次,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理解有难度,逻辑推理有难度,思想升华有难度。

八、教具、学具与教法

1、教具、学具:

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教法:

讲授法、问题教学法、材料研析法

3、学法:

史料实证法、问题探究法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中国通史纪录片视频。

刚才的视频介绍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梗概。请大家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一时期的特征。

预设:分裂、纷争、变革……

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确是至理名言。

当我们放眼历史长时段从早期国家建立,到秦朝大一统,再到当今的“中国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516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