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②对格调、韵致、境界的体悟。作为艺术的书法,并不是要求熟练工种式的技法,而是侧重于对经典作品精髓的揣摩体悟。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有个术语叫“读帖”,所谓读帖不仅仅是识字,而更强调的是读出抒写的韵致、格调、境界,读帖的广度、领悟程度会影响到表现高度。③对自我体认的实现。所谓“体认”便是从线条中体察、认识、感受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在《祭侄文稿》(见图3-65)时断时续、涂涂改改的书写中,仿佛能看到唐代颜真卿如泣如诉的悲切的状态。(二)篆刻1.篆刻发展概述中国篆刻语言体系的基本内容由印文的篆法(印面)、章法、刀法及边款文字的书与刻所构成。印面的印文分阴文(白字)、阳文(红字)两种表现形式。常用印面形式以方、圆为主,也有用不规则的形式(闲章)。先秦古玺是孕育篆刻艺术最早的“艺术原型”(见图3-67),为后来的“篆刻艺术”提供了基本的形态特征和初始的艺术基因。到了秦汉六朝印(见图3-68),比先秦玺印多了一些理性的成分,形成的规范生成了印章艺术的内在规定性。秦汉印的方正规整堪称后世典范。篆刻艺术是以继承汉印传统相标榜的,“印宗秦汉”的观念一直是基本轴线和主导方向。秦代立国仅15年,遗留作品有限,因而印章规矩的完善主要在汉代。汉代是篆刻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不仅有大量的印章传世,其中的许多杰作,也成为后人反复观赏、揣摩学习、研究的典范。秦印反对美饰,因此秦印的风格是文质兼备。印文线条与栏界同等粗细,匀称质朴;结构上已现出疏密均衡、有致而平和的装饰之美。印文本身形态多接近方形,但不如汉印文字方整,反而呈现出轻松、自然的韵味。秦印雅逸、爽畅的格调与印文书写、栏界的配合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到了西汉,由于印文字形日益归方化,栏界的辅助功用已失去意义,这种归方化使印面形式原有的平衡被破坏,所以西汉初期的印章承秦式,尚有栏界,至中期便消失了。汉印上的文字布置呈现出完满的“方形”,这既是汉印的特征,也是它的造型基本形式规则(见图3-69)。20世纪70年代末至整个80年代,中国篆刻艺术曾出现复苏期。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首推海上韩天衡。其印风以崭新、雄强、恣肆的艺术特色著称(见图3-70)。与韩氏同时期的印人,如王镛、石开等,也创作了富有个性的篆刻艺术作品。进入新世纪的篆刻,似乎又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尽管大环境条件优于历史上各个时期,有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艺术市场的支持,但由于市场因素以及印人的自身素质等原因,篆刻艺术停滞不前。说到底,艺术是艺术家艺术才能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尤其是书法、篆刻这类很需要中国文化底蕴与人格支持的艺术形式更是如此,文化艺术的格局、品位,需要篆法、章法、刀法之外的功夫。2.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关于学印,齐白石有这样的体会:“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古人绳墨,而时俗以为无所本,余尝哀时人之蠢,不思秦汉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独到处,如今昔人见之,亦必钦仰。”从中可归纳3点:①路子要正;②方法要对;③要有敢于创造的自信。另外,还要开阔视野,从绘画、雕塑、设计中吸取营养,拓展原有的审美领域,从中生发出自我新意来。否则,篆刻只能作为自娱自乐的玩物,谈不上艺术(见图3-71)。一、雕塑所要表达的艺术含义雕塑可以解释为雕刻和塑造的组合体,雕塑是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将各种可塑的(如黏土)或可雕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作为造型语言的雕塑主要的特性有实体性、简明性、交融性、参与性、恒久性。第二节雕塑实体性是雕塑区别于其他造型语言的基本属性,即在三维空间中存在。因此对于空间中的体积变化的想象,雕塑家的造型思维和训练显得更为自觉、更为敏感。对于雕塑作品的欣赏同样如此,可以围绕作品前后左右各个角度去赏读、玩味,并且放置在不同环境光线下的视觉效果会呈现出不同意境。简明性对于雕塑来说,其造型本身就是语言,不需要画框框定范围,也不需要用辅助性的语言加以描述补充。美学家王朝闻曾描述过雕塑的这个特点,“别的艺术可能用千言万语来讲一个人、一件事,而雕塑往往是用一个比较静止的、不太复杂的形体来包罗千言万语,代替对许多人和许多事的描写”。交融性雕塑可视可触的实体形态很容易调动起观众对形象质感、量感的审美联想和感受。优秀的雕塑家往往会根据自己创作的主题形象挑选适合的材料,或受材料自身特质、特形启发,激发出灵感,加以创造性发挥,反映现实物象,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材质特性的发挥、利用是雕塑语言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性雕塑具有广泛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