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发生机制.doc

医学检验技术: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发生机制.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抓紧了!

医学检验技术: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发生机制

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什么?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我们总结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反应发生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如下:

(1)发生快,几秒钟至几十分钟内出现症状,消退亦快;为可逆性反应。

(2)由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抗体所介导。

(3)主要病变在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

(4)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5)补体不参与此型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通常分两个阶段:

(一)致敏阶段

在此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特异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针对特异变应原的IgE抗体。此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1.变应原:凡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人体内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称为变应原。常见的变应原有:鱼虾、蟹贝、牛奶、鸡蛋;花粉、尘螨及其排泄物;动物皮毛或羽毛;真菌或其孢子;昆虫或其毒液;青霉素、磺胺类及化学物品等。

2.IgE抗体的产生: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低,而变态反应病患者血清中IgE含量较高,特别是特异性IgE含量异常增高。

3.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肥大细胞分为两类:结缔组织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黏膜肥大细胞,分布于黏膜下层。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可与IgE的Fc段结合。

(二)发敏阶段

当有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IgE的Fab段超变区特异性结合,触发靶细胞的细胞膜活化,使其脱颗粒及合成新的生物活性介质。颗粒中的生物活性介质及新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相应的效应器官,引起效应器官病理改变。

1.靶细胞脱颗粒及膜活化。

2.生物活性介质及其对效应器官的作用。

文档评论(0)

186****98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