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3.5《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岩石、沙、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2)认识岩石碎裂后会形成黏土、沙。
2.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岩石、沙、黏土的异同。
3.探究实践:
(1)用多种感官、借助工具观察比较岩石、沙、黏土的黏性差异。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岩石破裂后会形成黏土、沙的猜测。
4.态度责任:
(1)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
三、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它们从哪里来
能说出搜集到的岩石、沙和黏土的来源
能
基本能
不能
观察岩石、沙和黏土
用多种感官、借助工具观察比较岩石、沙、黏土的黏性差异
能
基本能
不能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岩石破裂后会形成黏土、沙的猜测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工匠们会用锤子把一块大石头敲成许多小石头,把小石头敲成更小的石头。
自然界中的岩石是怎么破碎的?破碎后又变成了什么?
由熟悉的生活现象联想到自然现象,聚焦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表扬。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它们从哪里来
1.观察这三种物质,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明确:岩石、沙和黏土。
【拓展】
黏土是土壤吗?黏土和土壤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从颗粒大小看,土壤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沙土,颗粒最大;黏土,颗粒最小,甚至肉眼看不见;壤土,颗粒较小。
2.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
明确: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广泛分布着岩石,无论是在山坡、峡谷、小溪边、海滩上,还是公园、居民小区、房前屋后、乡村小道、校园内,甚至泥土里都可能找到一些小石子,这些小石子就是岩石,它周围的细碎颗粒就是沙和黏土。
3.温馨提示
野外寻找时,要注意安全,或邀请家长一起参与。
4.岩石、沙和黏土有什么特征?怎样进行观察比较?
明确:观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调动感官,看、闻、摸的方式感受它们特征。二是借助工具——放大镜观察。
注意,闻,应该采用扇闻法,即鼻子靠近物体上方,用手轻轻地往自己的鼻子方向扇风,再闻气体的味道。
活动评价二: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1.实验器材:岩石、沙、黏土、放大镜、白纸。
2.实验过程
(1)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2)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3)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4)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5)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然后把纸竖起来观察。
3.温馨提示
(1)正确使用放大镜
(2)不要品尝,使用扇闻方法
(3)用手观察时,采用捻摸方式
(4)沙和黏土,可以用滴管加少量水搅拌变潮湿,但不能成流。
4.实验记录
5.实验讨论
(1)为什么沙不容易团成小球,黏土容易团成小球?
明确:
①黏土颗粒小,颗粒间隙小,容易团成小球;
②沙颗粒较大,颗粒间隙大,不容易团成小球。
(2)为什么黏土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而沙则容易掉落下来。这说明什么?
明确:
①黏土颗粒间隙很小,黏性大,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
②沙颗粒间隙大,没有黏性,不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
6.实验结论
通过观察,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
岩石:颗粒大、感觉粗糙、不容易成小球、无法涂痕、无气味。
沙:颗粒小、感觉粗糙、不容易团成小球、涂痕不均匀、无气味。
黏土:颗粒细小、感觉细腻、容易团成小球、涂痕均匀、有气味。
活动一:知道岩石、沙和黏土随处可见。明确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方法。
活动二: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借助工具观察比较岩石、沙、黏土的黏性差异。
活动一:考查学生能否说出岩石、沙和黏土是从哪找到的,能否调动记忆确定观察方法。
活动二: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特征,能否科学描述岩石、沙和黏土特征。
(三)研讨
岩石、沙和黏土的颗粒分别由大变小,再变更加细小,自然界中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如此变化?
明确: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拓展】
黏土,是一种具有黏性的土壤,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①制作烧结砖、烧结瓦
②制作陶器、瓷器、瓷砖、瓷片等
③与石灰岩混合经煅烧后制成水泥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岩石破裂后会形成黏土、沙的猜测。
对学生科学推测及时鼓励。
(四)知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谈收获、启示,实现科学育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单元整体教学】4.买东西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doc
- 【大单元整体教学】4.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doc
- 【大单元整体教学】5.健康游戏我常玩(第一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doc
- 【大单元整体教学】5合理消费(第二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doc
- 【大单元整体教学】5合理消费(第一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doc
- 【大单元整体教学】5健康游戏我常玩(第二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doc
- 【大单元整体教学】6.传统游戏我会玩(第二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doc
- 【大单元整体教学】6.传统游戏我会玩(第一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doc
- 【大单元整体教学】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二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doc
- 【大单元整体教学】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一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doc
-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及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真题及答案.pdf
-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真题及答案.pdf
-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二年级下册月考语文真题及答案.pdf
- 2018年河南焦作解放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pdf
- 2019年江西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乡镇.pdf
- 2019中国石油报社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 光大银行招聘应届毕业生能力素质测试笔试真题及答案.pdf
- 2024年广西百色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pdf
- 2021-2022学年浙江绍兴诸暨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