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可编辑可编辑班主任如何把
“管班”变成“带班”北京教育学院张红起始年级班主任的三个问题如何教育青春叛逆的学生?如何让家长主动配合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怎样让集体迅速建立凝聚力?思考:换一种提问方式,这些问题变成了什么呢?一个岗位,一种体制班级授课制——班是什么?班集体——班是什么?班级生活——班是什么?从管理(有序和效率)走向教育(向上和向善)从集体生活(服从与一致)走向公共生活(尊重与包容)动态的成长与建设视角,而非静态的管理管理视角班级建设教师视角:班级如何不乱?(整齐与有序,仪式感与符号性)成绩怎样更好?(学习动机,学习方法)除此之外,我希望带出一个什么样的班级?跟学生们创造一种美好的可能生活?学生视角:自我的同一性危机(我是谁?我的能量感在哪里?)爱与关系(我是否被爱?我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价值与意义(我目前做的这些事情,有什么价值?)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如何实现爱与梦想?集体?群体?系统?组织?班级的功能是什么?保护、提升效率还是发展?班级成员包括哪些?仅仅是学生?包含班主任?科任老师算不算?班长、组长、成员是三层权力结构吗?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班级看、管、带目标:行为:手段:结果:班主任形象:师生关系*结构目标氛围一些领域管理(职责是否明确?标准是否准确?流程是否清晰,标准来自于哪里?高标,基准和底线如何遵循?)训练(学生是否能自动达到标准?不会做能力问题如何解决?)教育(学生是否认同标准?不愿做?动机问题如何解决?价值和意义的探求)自主决定理论自主、胜任、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心理营养)班级境界的区分①第一层:维持班级生活秩序(有序)②第二层:形成好的集体学习氛围(有支持)③第三层:使班级产生凝聚力(有爱)④第四层: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有乐趣、有价值)⑤第五层:关注学生精神生活质量。(有意义)问题探讨_第一层管理的基本定位__能够建立集体秩序还是控制住所有个体?如何对待个别生?管理的基本手段__人治?律治还是法治?班级生活是未来公民生活的预演。规则意识、民主能力、理性精神管理的目标——遵守规则的自由人如何理解?怎样从他律走向自律?问题探讨_第二层学风建设问题的抓手是什么?作业检查,课堂纪律?三个基本任务1.掌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习效果动机目的专注兴趣方法基础环境身体意志情绪教师家长THANKYOUSUCCESS**可编辑6、要当一个民主而又严格的老师5、要让学生参加学习活动4、要认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2、要创造使学生成功的机会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学习发展曲线从学习发展曲线找帮助对象,雪中送炭、平等、亲切。适当做点个案记录,保持帮助的连续性,积累帮助资料。上升型下降型总结经验进行帮助高水平稳定型低水平稳定型起伏型问题探讨_第三层班级凝聚力来自于什么?共同价值,追求人际(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交往和谐的班级有包容性.是有机团结,而不是机械团结集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如何发挥朋辈群体的作用?问题探讨—第四层班级作为学生成长中的社会环境,如何最大限度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懂的满足,会的满足变好的满足快乐的满足有用的满足是筛选的工具还是发展的平台?问题探讨_第五层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精神生活?生理__身体健康心理__阳光快乐精神__?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平生之志,不在温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问题探讨_第五层如何引领精神生活?发现日常生活的意义,超越性总结与反思的作用——停下来,想一想手机问题及其解决方式自身生命质地的庄严和华美教育,是人性的领域。“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叶澜:“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叶澜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页。)马丁·布伯:“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而信任这个世界——这是教育关系最内在的成就。因为这个人存在,无论虚无如何占据你的内心,也不可能是一片渺茫。因为这个人存在,在黑暗中仍有光,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