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第13课《树和天空》.doc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第13课《树和天空》.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一、新知导入

“他通过凝练而透彻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鲜活的现实生活。”这是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瑞典著名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时的颁奖词。特朗斯特罗姆究竟有什么高人之处呢?中国评论家认为,特朗斯特罗姆对汉语来说是传统,对西方来说是先锋。他的诗像中国诗那样不注重雄辩,而且善于用精练的意象、蒙太奇式的组合,传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可以说,特朗斯特朗姆把中国古典诗歌演绎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西方人笔下具有中国传统味道的诗歌吧!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生平及艺术风格。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全诗,感受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朦胧的意境,揣摩诗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涵,感受作者的思想。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想象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

三、作者介绍

1.特朗斯特罗姆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1949年,在杂志《当月桂树生长之时》上发表第一首诗。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他一生共发表诗歌200余首。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特朗斯特罗姆一方面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风、雨、日、月、天、地与文学和哲学的推动力以及社会经验加以熔化,然后铸成一种独立的整体——诗。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另一方面,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把\t/item/%E6%89%98%E9%A9%AC%E6%96%AF%C2%B7%E7%89%B9%E6%9C%97%E6%96%AF%E7%89%B9%E7%BD%97%E5%A7%86/_blank印象主义、\t/item/%E6%89%98%E9%A9%AC%E6%96%AF%C2%B7%E7%89%B9%E6%9C%97%E6%96%AF%E7%89%B9%E7%BD%97%E5%A7%86/_blank象征主义、\t/item/%E6%89%98%E9%A9%AC%E6%96%AF%C2%B7%E7%89%B9%E6%9C%97%E6%96%AF%E7%89%B9%E7%BD%97%E5%A7%86/_blank表现主义和北欧抒情诗歌传统融为一体。他既沉湎于内心,又时刻关注着现实世界。他内敛、惜墨如金,对古老的意象和典故推陈出新。同时,他的诗歌音乐感强烈,具有奇特的交响效果他的诗歌在世界诗坛是一道奇崛的文学景观。他将欧洲古典象征主义和\t/item/%E6%89%98%E9%A9%AC%E6%96%AF%C2%B7%E7%89%B9%E6%9C%97%E6%96%AF%E7%89%B9%E7%BD%97%E5%A7%86/_blank超现实主义杂糅于一炉。

特朗斯特罗姆内心的纯净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一生写诗都很简短,像原子弹,隐藏着充沛的能量。他与世界之间保持着一种契合,以自身的感受力去沟通,去表达个人的见解。在其宝石般的语言里呈现出诗歌绝对的美。特朗斯特罗姆还喜欢采用自由的节奏和古诗的结构,比喻大胆而用语温和,常引发令人意外的联想。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与文学史上保尔·瓦莱里的“纯诗”相近。虽然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味道,但超出了纯粹的\t/item/%E6%89%98%E9%A9%AC%E6%96%AF%C2%B7%E7%89%B9%E6%9C%97%E6%96%AF%E7%89%B9%E7%BD%97%E5%A7%86/_blank完美主义,是“心理地、逻辑地自问”。

四、写作背景

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向来关系密切,无须附加理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地发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共在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秘的想象力。

五、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可以划分几个层次?

明确:

全文可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树在雨中获得生机。

第二部分:写树在等待成长的时机。

(2)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

明确:

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树。

(3)诗歌写了树的哪些动作?

明确:

诗人用这些词描写树:匆匆经过,汲取生命,停止走动,静静闪现,等待雪花

(4)树这个形象让我们初步认识到什么?

明确:

在灰暗的天底下

文档评论(0)

祝朝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