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六下语文课文内容与积累运用知识点汇总(背诵版)
(小升初考试必考知识点)
一、把下列古诗句或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6.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7.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1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1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1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0.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2.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根据语境,填上合适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从勤于省身了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
2.说明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平时的读书中下一番苦功夫的名句: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3.姐姐一心一意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没想到最后却成了模特儿,这真
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4.小华很乐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有的同学不理解,小明却说:良药苦
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人们常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老师对学
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6.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文化营养。郑写燮的题画诗《竹石》里,写出竹子历经
磨难照样坚韧不拔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李贺
的《马诗》中的: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感受他渴求建功立业、为国
出力的愿望;于谦的《石灰吟》中表达出诗人气节的诗句:粉骨碎身浑不
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读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7.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春雨和春色。
8.《迢迢牵牛星》中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诗句
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寒食》中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景色
的诗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表达的主题与朱自清的散文《匆
匆》相同。宋代诗人苏轼在《浣溪沙》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他们说“门
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建“今夜月明
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诗句。
三、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课文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如《北京的春节》的作者老舍重
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
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腊八粥》的作者沈从文把等粥这件事作为重
点,进行详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腊八粥的美味
2.在“外国名著”单元,我们阅读了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
流记》,为主人公不畏艰险、机智顽强、积极乐观的精神所折服;瑞典作
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童话作品《骑鹅旅行记》,让我们认识了有正义
感、智慧勇敢的尼尔斯;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儿童历险小说《汤姆·索
亚历险记》,则让我们认识一个敢于探险追求自由、有点虚荣心同时又讲义
气的小男孩汤姆。在“快乐读书吧”中,我们还了解了刘易斯·卡罗尔创作
的《爱丽丝漫游奇境》。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
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
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
的怀念之情。
4.《匆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原名朱自华,中国现
代著名散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