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VIP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

170万年前有了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原始手工业、商业出现并发展;原始绘画和原始宗教歌舞出现;原始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后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为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二、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

1.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奴隶社会迎来鼎盛;中央集权尚未实现(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势力较为强大。

2.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劳作;商朝人善于经商,手工生产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思想文化:商朝出现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甲骨文”;教育“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

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1.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改革变法兴起;中央集权开始出现。

2.经济上:铁器、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瓦解,农业家庭式劳动方式日渐普及;私营工商业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实行。

3.思想文化上:儒学创立和发展,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术繁荣。

4.民族关系上:以华夏族为核心,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出现民族大交融,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四、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

1.政治:秦朝统一,汉朝“削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权力高度集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政府奉行“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田庄出现。

3.思想文化:由“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汉赋流行,实用科技发达;外来文化(佛教)传入中国,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且有气势恢宏的特点。

4.民族关系:开疆拓土,大败匈奴,出使经略西域,加强边疆治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并巩固。

5.对外关系:两条丝绸之路开通,对外交往范围扩大,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素养考向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结合考古发掘成果,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搜集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研究早期国家起源中的作用

4.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等概念,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1)含义: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3)特点:能制作简单工具,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

(1)含义:指距今约1万年前进入的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特点

①生活: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②分布: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时间

文化遗存

分布位置

生活特征

距今约

7000—

5000年

仰韶文化

黄河中

游地区

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5000

年(新石器时

代晚期)

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

代表器物是黑陶

红山文化

辽河上游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拓展]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

角度

多元性

从文化分期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从文化的特点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作物种植上南稻北粟

从遗址分布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一体性

从经济文化成就看,各地有共同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

从遗址分布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

3.中国原始社会的组织演变

(1)阶段演变: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

①时间:旧石器时代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