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VIP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

素养考向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1.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诸侯纷争对民族交融和统一的作用

3.搜集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和庄子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百家争鸣的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百家争鸣的意义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列国纷争

(1)原因:春秋时期,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

(2)概况

①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

②三家分晋与田氏取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③战国七雄: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3)影响: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推动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发展壮大;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兴起。

〔图解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差异

2.华夏认同

(1)华夏含义: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

(2)认同的原因:列国纷争;各民族之间往来频繁、联系密切。

(3)认同的表现: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认同;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4)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1)农业: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2)工商业

①条件: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②表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特别提示]“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工,百工;商,官贾;食官,靠官府所给的粮食而生活。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垄断局面被打破。

2.商鞅变法

(1)背景

①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③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④法家思想的出现。

〔图解历史〕

商鞅变法后秦国统治集团结构的变化

(2)目的: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3)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

(4)内容

①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②政治: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其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③社会管理: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5)特点: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6)影响

①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②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概念阐释〕

(1)什伍连坐:指一人犯罪,邻里连同受罚。“什伍”是古代户籍与军队的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军队以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商鞅在秦国变法,始创什伍连坐之法,什伍之中,一家有罪,其余各家均应告发,否则将连同惩罚。

(2)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社会转型:指某一时期发生的密集的、大范围的、根本性的、影响了几乎所有人日常生活的社会变化,主要包括体制转型、社会形态变迁、社会结构变动等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三、孔子和老子

1.孔子

(1)地位身世: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

(2)社会背景: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主张。

(3)思想主张

①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

②主张“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③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4)教育成就

①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②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5)相关著作: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

2.老子

(1)地位身世: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