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VIP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内容本文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所写的一篇经典的论说文,观点鲜明深刻,说理充分而透彻,所论述的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性及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2学习此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此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2引导学生理解此文的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教学方法1默读精读法1字音字形,程颐

19怀疑与学问

设计说明

此文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所写的一篇经典的论说文,观点鲜明深刻,说理充分而透彻,所论述的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性及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学此课,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理解此文所论述的观点,并真正认识到怀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能逐渐在自己的求学过程中做到不轻信,善思辨。同时,还应强化学生认识的深刻性和文化积累。

教学目标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此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此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此文的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

默读精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并通过亲自实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因而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学术创造都是从怀疑中而来的。那么怀疑和学问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程颐(yí)譬(pì)如步骤(zhòu)懒惰(duò)塾(shú)师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 辨(biàn)别 腐草为萤(yíng)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大儒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流俗

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墨守

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妄

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辨伪去妄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不攻自破

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文学常识。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字铭坚,江苏苏州人。著述颇丰,为古史辨派创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等。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整体感知的问题。

(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2)“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此文的两个分论点。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问题:如何划分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3.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做学问有什么作用?

1.自读课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做出回答。

(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此文的两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小组合作交流: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事前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1.通过初读感知,使学生明确作者的观点。

2.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明确课文的论证思路和根本逻辑。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2.下面是对第3段中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的理解,哪种看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A.①│②③④(并列)

B.①②③│④(并列)

C.①│②③④(递进)

D.①②③│④(递进)

3.第3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第4段和第5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中心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就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此文的中心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

2.D是正确的。因为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指出“事实和证据”对做学问的重要性。②写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靠;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