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遗传学第二章
原核细胞: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细胞质内仅有核糖体一样细胞器。
真核细胞:细胞核核被膜,细胞质内有膜性细胞器的细胞。
染色体:遗传信息的载体,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其形态和数目具有种系的特性。在细胞间期核中,以染色质丝形式存在。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丝经过螺旋化、折叠、包装成为染色体,为显微镜下可见的具不同形状的小体。
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仍由同一着丝粒连在一起的两条子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纺锤丝就附着在着丝粒区域,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着丝点。
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一个过程。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无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形态不发生改变也不出现纺锤体的细胞分裂类型。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分裂涉及DNA浓缩成可见的染色体和出现纺锤体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
单倍体:具有和该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相同的细胞或个体。
二倍体: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两条同源染色体纵向间的配对。
双受精: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受精现象。一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2n),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相结合形成三倍体胚乳核(3n),将来发育为胚乳。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胚乳直感:植物在双受精之后,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3n,其中2n来自极核,n来自精核。如果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此现象谓之胚乳直感。
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
16、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17、单性生殖:是指雌雄配子体不经过正常受精而产生单倍体胚(n)的一种生殖方式。
18、孤雌生殖:凡由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有机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
第三章
1、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以双链中的每一条单链作为模板,分别合成一条互补新链,重新形成的双链中各保留一条原有DNA单链。
2、冈崎片段:在DNA不连续复制过程中,将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单链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3、转录:DNA的遗传信息被拷贝成RNA的遗传信息的过程。
4、翻译:mRNA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的过程。
5、小核RNA:它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剪接体的主要成分。
6、不均一核RNA:真核生物mRNA的前体 真核生物mRNA通常都有相应的前体。
从DNA转录产生的原始转录产物可称作原始前体(或 mRNA前体)。
7、遗传密码:核苷酸序列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编码20种氨基酸和多肽链起始及终止的一套64个三联体密码子。
8、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称为简并。
9、多聚核糖体: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10、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DNA的复制过程,称之为中心法则。
第四章
1、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成为相对性状。
3、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
4、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形纯合个体间的杂交,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用Ft表示。
5、分离规律: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6、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这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分配到配子中去的。
7、完全显性:像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的 7对相对性状,无论哪一对,F1所表现的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为完全显性。
8、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 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
9、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 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形表现称为共显形或叫并显性。
10、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11、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 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12、致死基因:是指当其发挥作用时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
13、互补作用:两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