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面料中的斜度与扭度.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织面料中的斜度与扭度

针织面料中的斜度

斜度又称纬斜,是指针织物在加工或定形过程中,线圈横列与织物两边的不垂直程度。常用针织面料横向纹路倾斜于水平线的程度来表示,是一个用于评价针织净坯布外观品质的指标。

测量方法

生产中可以直接在定形机尾部进行测量,或采用国标GB/T14801-1993《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进行测量。其测量原理是:将试样平摊在光滑的台面上,不受任何张力,在试样上描绘出针织横列的标志,由与布边的一边交点处作垂直于布边的直线,测量该直线与已做好标志的针织横列之间的最大距离,以该垂直距离与织物宽度的百分数比值表示斜度。如图1所示。

产生原因

斜度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原料性能。即纱线的性能,主要是纱线的捻度,由于纱线捻度的不稳定,编织成线圈的纱线力图解

收稿日期:2005-08-05

作者简介:张一平(1967-),女,湖北鹤峰人,副教授,从事针织服装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捻,引起线圈的歪斜,若采用Z捻纱,则在织物表面形成自左下向右上的纹路歪斜;采用S捻时,线圈的歪斜方向与Z捻相反(见图1)。

织物组织结构。在单面针织物组织结构中,如平针、单面集圈、衬垫、单面提花等一般都会产生较明显的歪斜。

上机工艺参数。如线圈长度等,对织物的斜度有一定的影响。针织物越稀,线圈长度越大,

织物产生的歪斜也较大。

机器的条件。如机器的路数、机器的旋转方向等都对织物的斜度有一定影响。用针织圆纬机生产时,路数多,机器转一周编织的横列数多,布面就会产生较大歪斜。另外,机器的不同回转方向产生的编织斜向也不相同,机器顺时针旋转产生的布面歪斜为左下向右上;逆时针刚好相反。

针织面料中的扭度

扭度是指坯布或成衣在洗涤后发生的布面纹路歪斜程度,是衡量产品内在质量的一个指标。

测量方法

扭度一般采用产品落水后测量,其测量方法很多,但国标仅有FZ/T20011-1995《测量毛针织成衣扭斜角的试验方法》,该方法用扭斜角来衡量面料扭度的大小。其测试原理为:在毛针织成衣的底边加以一定的张力,使其底边上沿成一直线,找出毛针织成衣衫身的纵行线,然后测量该线与底边上沿垂直线之间的角度,如图2所示。

对于其他针织面料还没有相应的国标,而在生产实际中采用较多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车缝布袋法。首先车缝布袋,洗涤后测量其

扭曲程度,采用扭曲大小相对水洗布袋的百分比表示,一般取小于5%。这种方法与缝制条件等有关。

水洗后直接测量产品扭曲部分的实际长度法。此类方法测量值一般小于20mm。2.2产生原因

从结构上讲,针织物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线圈,针织物的不同组织是由纱线成圈与否及不同的串套连接方式形成。无论何种织物中,线圈总存在一个最稳定的状态,即平衡状态。由于针织物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往往引起不同的变形,当织物经洗涤并在自由状态下干燥时,由于织物浸湿后的纤维膨润,弛缓过程加速,给纱线以充分的回缩,最终使织物接近平衡状态。此时织物的各项性能都会回缩到自然最稳定的状态,此时布面也达到稳定的位置。因此,如果织物在生产后残留有应力变形,则一旦遇到恢复平衡状态的条件(如水等),这些变形就会回缩,从而在织物的表面发生扭曲变形。

斜度与扭度

无论是斜度还是扭度都将引起织物表面丝缕不正,如纹路歪斜,即针织物线圈纵行和横列呈现不垂直外观,使服装产生扭曲变形,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和使用。针织产品中,以单面产品的斜度与扭度为较大。从产品品质角度出发,针织面料中的斜度与扭度都是越小越好,实际生产中对于改善织物斜度与扭度有以下方法。3.1改善斜度主要措施

原料上主要注意消除由纱线捻度产生的斜度。可用以下方法调节。

在保证织物规格的前提下,采用双纱编织,利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抵消歪斜方向,减少织物中的丝缕歪斜。

采用捻度较为稳定的纱线,如经染整处理的纱线或用汽蒸的方法消除应力的纱线,再进行织造,以减少因纱线捻度不稳定产生的布面纹路的歪斜。

采用与机器转动方向相配合的捻度,如Z捻纱用逆时针转动的针织机;S捻纱用顺时针转动的针织机。使纱线捻度产生的歪斜与机器不同回转方向引起的歪斜相抵消。

通过后整理工序消除歪斜。一般通过定形机

中的整纬装置来调整,利用左右速度的差量来调整横列的歪斜,但要注意同时兼顾扭度。3.2减少扭度

影响扭度的因素较多,主要是生产中的各种残留的受力变形。要使生产中扭度减少,首先需减少斜度,如果斜度较大,在后整理过程中,为纠正纬斜而需使用较多附加外力,会加大扭度。如图3所示。

其次,生产中为减少扭度,还应注意减少服装生产前面料的残留应力,如坯布经整理后必须松弛堆置

24h以上才能裁剪,这些措施都可减少扭度的产生。3.3生产中的取舍

由于斜度与扭度具有相关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取舍时应注意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