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3 原子结构 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pdf

(21)--6.3 原子结构 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

1

光的波粒二象性

干涉、衍射光电效应

EhEhh

故有:Pmc

Emc2cc

描述粒子描述波动

性物理量h性物理量

光电效应光具有粒子性爱因斯坦提出光

具有波粒二象性

干涉、衍射光具有波动性

2

1、德布罗意预言

1924年,法国年轻的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大胆的提出了

实物粒子(电子、原子等)运动时也具有波粒

二象性的假设。并预言电子高速运动电子的

波长为:hhh:普朗克常数

Pmv

-2-1

子弹:m=2.5×10kg,v=300ms

-34-2

=h/(mv)=6.626×10/(2.5×10300)

-35

=8.8310(m)波动性可忽略,主要表现为粒子性

-316-1

电子:me=9.1×10kg,v=2.18×10ms;

-34-316

=h/(mv)=6.626×10/(9.1×102.18×10)

-103

=3.3410(m)与原子尺度接近,波动性明显

2、电子衍射实验

1927年,戴维逊和革尔麦用高

能电子轰击镍金属晶体,得到了

与x射线衍射相似的衍射图。

单晶体选区衍射德国物理学家伯恩:电子衍射花样中

多晶体选区衍射

的亮点或亮条纹是因为电子出现的概

率大;暗处是电子出现的概率小。对

个别电子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一定偶

然性;对大量电子,在不同位置出现

的概率则服从统计规律,并形成衍射图中的亮点或衍射环。因此微观粒子的空间

分布表现为具有连续特征的波动性,这就是微观粒子的波动性的统计解释。

电子衍射实验:证明了电子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

注意:不是某个实在物理量的波动,反映电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