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docx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当前,在新课标和“双减”的双重背景下,教师应努力探索更为细化、更为具体的学科素养培养途径,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思维方式,不断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诱发学习欲望

(一)精心设计导入,培养数学意识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融入课堂,进行新知探索,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积极的、主动的。[1]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导入的重要性,不断探寻有效的导入策略,促使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提炼数学问题,参与新知的探索。

如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教师让学生进行PK赛,女生做的题目为:35+65、13+65+87、33+67+28;男生做的题目为:59+64、17+65+68、33+79+69。仔细观察男女生完成的题目,发现双方的题难易程度不同,影响到他们做题的速度。这时,男同学纷纷“抗议”,并表述了不服气的原因,因为女生的题都可以凑整,如35和65、13+65+87算式中的13和87、33+67+28算式中的33和67,计算时省时、便捷,可以达到简算的目的。对此,教师趁势抛出问题:13+65+87和33+67+28可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这样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进入到新知学习中。

(二)巧用学习素材,进行模型建构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强化他们对模型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使建模真正成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不可或缺的法宝。

在教学方程时,新课伊始,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天平,并在天平左右托盘上各放10克的东西,天平处于平衡,教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它的状态。学生们经过思考,想到了下面的表示方法:①文字描述:天平左右两边重量相等;②画图表示:⑩=⑩;③等式表示:10=10。教师肯定了学生们的想法,并追问哪种表示方法更简洁?学生们肯定了10=10这样的表示方法。此时,教师在左边托盘放2个100克的砝码,右边托盘放200克的砝码,学生很快说出100+100=200,教师顺势将1个100克的砝码换成了重X克的桃子,天平仍然平衡,学生们想到了X+100=200,不知不觉间建构出了方程的模型。

(三)注重有效探究,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或者几何图形的直觉,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水到渠成地突破学习难点,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空间认知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很多学生认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也相等。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教师让学生拿出24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动手拼成长方形,看所拼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样的操作活动,对学生们来说,难度不大,很快便融入到活动中。学生们在动手拼一拼的过程中,发现可以拼出不同的长方形:①长24厘米,宽1厘米;②长12厘米,宽2厘米;③长8厘米,宽3厘米;④长6厘米,宽4厘米。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都是24平方厘米,但周长并不相等。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帮助学生深化了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生探索

(一)强化算理理解,发展运算能力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内容,贯穿着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始终。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内容,算理和算法两者密切相关,互相促进,不可割裂。[2]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表述算理,做到步步有理可据,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顺利、高效地掌握运算技巧,提升运算能力。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师出示题目54÷3。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教师拿出5整捆小棒(每捆10根),还有4根单独小棒,让学生探索分法。先拿出3整捆,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1捆,也就是1个十,然后将余下的2整捆,全部拆开,和原先的4根合起来,就是24根,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8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54÷3的笔算方法。因为在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们积累了经验,所以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就显得简单和容易得多。这样的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分小棒中明理,在明理的过程中形成算法。

(二)营造问题情境,发展符号意识

符号是数学表达的有效凭借,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