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分层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分层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为你总结的摘要如下张敞任职益州刺史时,积极安抚当地百姓,改革了州郡制度,并且重视选拔官员的能力他的政策促进了区域治理的均衡发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他也遭遇了一些挑战,例如广川王国群族不满,导致王宫被攻陷并被捕因此,张敞主动弹劾广川王削去其户口

PAGE1/NUMPAGES6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西周在选任官员时,推行“六德”“六行”的道德等级体系。“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这种做法()

A.适应了宗法礼制的要求

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D.增加了儒生入仕机会

2.“秦朝最高的监察官是御史大夫,他单独开府办事。在中央,他领导着御史中丞和侍御史,上督丞相,下察百官;在地方,他通过派往地方的监御史,监察地方行政官员。监御史由中央御史系统派生而来,也有专门的官署,称‘监府’,一般不隶属地方衙门”。这说明秦朝()

A.创立巡视监察制度 B.监察体系相对独立

C.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3.如图是经不完全统计整理的两汉士人家庭官职代间传承的情况。据此可推知,两汉时期()

A.职官阶层属性划分明显

B.官职世袭制开始被打破

C.官员执政能力不断降低

D.家世背景影响社会流动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撰修淡化了《春秋》笔法,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灵动,叙事风格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

A.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B.官修史书具有教化功能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

D.家族门第观念得到强化

5.下面是唐代前期科举出身官员的身份来源统计表(单位: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科目

出身

618—649年

650—683年

684—709年

进士

士族

3

14

34

寒族

2

5

21

明经

士族

4

7

18

寒族

1

3

6

制科

士族

13

9

15

寒族

2

3

5

A.门阀观念不断强化 B.寒门庶族势力上升

C.科举程序存在弊端 D.官员选拔标准不公

6.宋代统治者认为,寒士深知民间疾苦,其能力要远优于世家子弟。唐代重视官员处理政务的能力,侧重士大夫处理政务“官”的角色,而宋代则倾向于官员的道德品质,看重士大夫爱民如子“儒”的身份。这一变化()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减少了政府官员的来源

C.完善了科举考试的程序

D.迎合了封建贵族的诉求

7.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藁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这样的规定()

A.利于减少国家决策失误

B.保障了监察机制独立

C.使谏官拥有门下省职权

D.实现了政府吏治清明

8.如图为北京国子监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罕见的陈继昌“三元”匾额。据此可知,该匾额的核心收藏价值是()

A.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

B.“天子门生”称谓由来

C.科举流程与匾额文化

D.明清八股文发展演变

9.张居正曾说:“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难以底绩而有成也。”针对此现象,明代()

A.对地方官每年进行巡行考察

B.对官员按照上计考核结果赏罚

C.对任职期满的官员进行考满

D.对外省文官按照考课制度大计

10.清康熙帝规定:清宗室封爵须经朝廷考封,即袭封或受封者需要先经过马射、步射、清语三项考试。三项全优者,方能袭、受应得之爵,否则,根据优劣降封一至三等,最劣者不封。这一规定()

A.规范了授官程序

B.构建了严密的贵族等级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完善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部刺史奉诏条察州,惟一条察强宗豪右,其五条皆察二千石。(张敞)拜冀州刺史,既到部,而广川王国群辈不道,贼发不得,敞围王宫搜得之,捕格断头,悬于宫门外。因劾奏广川王削其户。盖自贾谊自文帝时已虑诸国难制,吴楚反后防禁益严,部刺史总率一州,总以此为要务。

——摘编自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材料二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

(何)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摘编自班固《汉书》

(1)根据材料,概括刺史的职责并说明其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刺史制度建立的背景并归纳其性质。(8分)

12.(2023·全国新课标卷)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