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VIP

1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概述标题《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练习》主要内容1对卷中关于1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进行综述2分析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3强调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影响力,并指出与其他民族在交流互动中的重要性总结综合全卷内容,本文强调了中国在古代对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和世界其他民族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等方面的影响文章还分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也强调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地位和作用总结本篇论文通过对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1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是中英间第一次通使。英国借为乾隆祝寿之名,出使中国,最终目的是借以打动乾隆皇帝,同意两国互派使节,开放天津等港口贸易,把中国纳入西方文明体系。但双方没有经过谈判,清政府便拒绝了英国一切的‘敕书’。这一年,实际上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作者的主旨是

A.中国早在1793年已进入近代史

B.马嘎尔尼访华酝酿了后来的侵华

C.中国丧失了主动融入世界的机会

D.英国对华战略意图并没有实现

2.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

A.严重威胁汉朝中央政府的权威 B.不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C.使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向一体化 D.具有地方民族管理自治性质

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定,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清朝更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地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观察如图,对图中所示区位标注说明正确的是(???)

A.册封佛教首领,设立西宁办事大臣 B.平定准噶尔叛乱,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

C.在康熙时期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D.雅克萨之战后,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4.2004年,西安发现734年逝世于中国的井真成的墓志。墓志写道“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运邦,驰骋上国。”该墓志的发现??(???)

①可以作为用于研究遣唐使的重要物证??

②具有见证中日文化交流的学术价值???

③印证了唐代开放的外交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元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从明代开始到清代,特别是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除。“改土归流”的实质是在西南地区

A.实行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习俗的因俗而治 B.官员选用由贵族世袭制改为朝廷委派任期制

C.实行大事集权小事放权的因地制宜管理 D.设置与六部地位相同的理藩院管理民族事务

6.《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海外诸藩朝贺进贡使有下从,留其半于境(边境);由海路朝者,广州择首领一人、左右二人入朝。”这表明唐朝(???)

A.严格管理外事活动 B.宗藩关系的不断发展

C.海上丝路贸易繁荣 D.推行开明的外贸政策

7.从刘邦建国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由“招抚怀柔为主,军事征服为辅”变为“军事征服为主,招抚怀柔为辅”。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力的增强 B.尚武风气的兴起

C.和亲政策的失败 D.民族交融的加深

8.汉文帝致匈奴书称“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约定“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长城成为双方共同认定的边界。这表明,西汉(????)

A.限制同域外的交流交往 B.华夷秩序观念已经出现

C.与匈奴的关系逐渐缓和 D.对边疆地区进行了开发

9.藏族有一首民歌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广为百姓传唱。歌词大意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崇敬和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唐高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10.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项世界文化遗产。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清朝实行“改土归流”。从土司制度到“改土归流”的演变,反映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B.地方行政制度开始推广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D.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1.有学者认为,某朝代之前,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不在其中。实现了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2.元朝对边疆的管理,开了在中央政权中设置具体管理地方机构的先河,这主要表现在元朝设立了

A.枢密院 B.宣政院 C.中书省 D.理藩院

13.《传国玺诗》是辽朝第六位皇帝圣宗耶律隆绪得到传国玉玺时所作,诗文如下:“一时制美玉,千载助兴王。中原既失守,此宝归北方。子孙皆慎守,世业当永昌。”该诗作反映了(???)

A.契丹族深受汉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