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版教学设计教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dfVIP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版教学设计教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任务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

新课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

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

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

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

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

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

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已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

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了贯彻这一方

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涉及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从经济

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

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

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

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

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毛泽东这里讲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包括党内的

因素,也包括党外的因素;既包括国内的因素,也包括国外的因素;既包括直接的因素,也

包括间接的因素。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就是在这两种因素的矛盾中。通过它们之间又统一又斗争而实现的。在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一般来说,积极因素是处于主导的、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这

是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

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大力促使消极因素比较多、比较快地向积极因素

转化,并同时尽力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逆转。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

木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

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

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苏共二十大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气氛,相继发生了波兰和匈牙利事

件,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波匈事件对我国也有一定影响。由于我

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以及少数干部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脱离群

众,引起了部分群众的不满。1956年秋冬,在一些农村、工厂、学校出现了“闹事”的情

况。面对新出现的矛盾,许多党员和干部思想上缺乏准备,工作处置不当,造成矛盾激化。

这表明,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

义社会矛盾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正确回答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把社会

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没有专门作过论述。斯大林在领导苏

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后果。毛泽

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

新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党在八大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mbo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太懒,没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