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VIP

【+初中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蒹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蒹葭》语言的丰富性和形象性。

2.品味语言和诗境,体会诗歌主人公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伊人”的理解,以及主题思想的把握。

2.让学生感受诗经美的意境,激发亲切中国古典文学的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2.导入语

(配乐笛子-在水一方)

课前同学们听到的歌曲是《在水一方》,老师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还是十几岁的时候,它是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歌,“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悠悠的旋律,美美的歌词,曾让年少的我心神荡漾,后来才晓得这首歌的歌词脱胎于《诗经》的《蒹葭》一诗,于是,迫不及待地找来读,对古典诗歌的亲近,对《诗经》的喜爱,便由此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中的这首名篇《蒹葭》。

(二)《诗经》简介

《蒹葭》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创作年代是2500年前,大约从西周中叶到春秋中叶。《诗经》包括305篇,简称《诗三百》,《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风”指的就是当时的十五国,“十五国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蒹葭》选自《诗经》的“秦风”。

(三)初读《蒹葭》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的读音,自由自读诗歌。

2.计划由三名同学依次诵读,并点评。

(点评关键词:语速/语气/节奏/意境美/身临其境)

(朗读点评语)

◆《诗经》来自于民间。也就是说它是一首民歌,是最有生活气息和生命力的。我们应该读出生命的情感来。

◆四言句式,“二二”拍,要读出音律感、节奏感、音乐感。

◆“蒹葭苍苍”的苍苍,叠词,要有停顿,有延长,一种风吹过来芦苇在飘荡的感觉,芦苇的叶子上似乎有霜花,可以体现出惆怅的感觉。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方”要如何读出隐隐约约的感觉,除了激动憧憬可能还有幸福。

◆“溯游从之,道阻且长”的“阻”和“长”就像主人公船桨一样每一下都那么艰辛,跟老师一起读,眉头皱起来,可能更能传达……如此艰辛的追寻,我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

◆全诗以四言为主,所以它的节拍很容易掌握的。最后“宛在水中央”,我们就应该感觉最后的语气应该荡起来。

◆诵读的感觉深情款款,不过情意还可以更浓一些。相信对这首诗了解之后,我们诵读的情意会更浓。

(四)寻找规律

【过渡语】刚才在读的过程当中,老师觉得几位同学把3000年前流传下来,埋在我们身体里面的那种诗兴,读出来了。同学们觉得《诗经》美不美呢?是啊,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山间田野里的飞歌流韵,每句话都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歌的长河。

【读诗找规律】

问题1:在这三章里面,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去看,去观察,“每一章之间有哪些词语变化了?”

活动1:齐读这首诗,来感受这些词语的变化,然后从这些变化中,它之所以这样变,它之所以这样表达?它为什么要这样写?好,我们来读一下。

分析“苍苍、萋萋、采采”

【归纳】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用三个不同的词语,来表现了芦苇茂盛的样子。

【拓展分析】《芣苢》——《诗经·周南》

对比《蒹葭》与《芣苢》,体会和对比诗歌用不同的词来表达意思相近而又丰富的内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就是“车前草”。他说“茂盛的车前子,我采啊采!茂盛的车前子,我收啊收啊收!茂盛的车前子,我一根一根捡起来。茂盛的车前子,我一把一把捋下来,茂盛的车前子,我用衣服都起来。茂盛的车前子,我用衣服包起来。

它用不同的字来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都表达了我采撷的意思。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丰富性。

【问题】诗歌中还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了相同的意思的词语吗?

【语言拓展】

有不同的词语来表达“青春期的我们”这个词。

示例:

锦瑟年华:比喻青春时代。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金色年华:

青春韶华:美好的青春,美好的年华。

分析“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体会教我们用形象来说话)

【过渡语】用这些不同的词语变化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诗经的这种语言表达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诗的美。那么我们来看“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诗歌里面都在用描写的形象来说话。“描写的形象”,它在描写白露的变化。它用白露这点变化,它想表达什么呀?

(表示一种时间的流逝推移)

【拓展分析】

对比《蒹葭》与《黍离》,体会诗歌中用“苗”、“穗”、“实”来表示时间的推移的方法;

《黍离》——《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