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美学十五讲》第七讲读后感
《中国美学十五讲》第七讲读后感
看了第七章,深刻体会了玄学的"魅力"。一篇看下去,心中隐隐约约有一
个框架,但要细说,却发现深奥难懂,而且有一丝凌乱。也许是并没有多过多接
触哲学玄学的缘故,这篇读后感可能挖掘不出深沉的内涵,顶多只是把心中的框
架理顺一下。
总得大体一章讲的便是空灵,也可以说是虚,以虚烘实。也说明了东方艺术
与西方艺术最大不同,即虚。中国艺术具有一种独特的空间意识,他所创造的世
界,并非现实空间,而是一种"灵的境界。"而第七讲主要是讲这个"灵"是如
何超越空间。
第一,疏处走马。在我的理解中,即灵的空间。中国艺术无论从绘画、书法、
建筑等来看,都提倡一个留白。中国美学认为,大白世界有大美。虚实是中国美
学一大重要概念,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一理论认为,实是从虚中
转出的,想象空灵,故有实际;空灵澄澈,方有实在之美。正如老子所说,"三
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
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正如围棋中的妙处往往
不在有处,而在无处。那个无声无色的虚无世界,其实正蕴含着世界的奥秘。
除此之外,中国艺术强调那个尽白空间的例子比比皆是。熟悉的便是园林艺
术。在中国园林创造中,那个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惟其
空,故有灵气往来,非园中之所有,即园中之所有。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引一
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的空间,这正才有苏
东坡笔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境无穷。
第二,蹈虚蹑影。即影的空间。个人觉得与灵的空间截然不同的是,灵是强
调意境,而影是强调思想。从庄子便开始的”白驹之过隙”的虚实力量,”你就
随世界同在吧,像水一样流淌,像云一样飘渺。没有执著,就有自由”的庄生晓
梦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艺术。这不仅是一个虚实问题,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
种看世界的方法,中国艺术家将世界虚化,抟实成虚,蹈光蹑影,中国艺术中充
满了太多的梦幻空花、苔痕梦影。而这样缥缈的艺术,蕴藏着这样的哲学深心,”
是身如影”。这样说或许有些玄乎,简单地说,既要追摹
1
的对象,都是虚而不实的,都是”影”,艺术创造要超越表象,非写实而写”
影”,因为影是对世界真实相状的表现。
中国艺术中的绘画最能体现,我们来举例,以南宋禅僧玉涧为例,他一代表
作《远浦归帆图》,用淡墨染出山影,再用浓墨点出参差迷离的树木,用细笔轻
勾出一叶小舟。这初看漫漶一片,实则将无往的的刹境摄入了画端。《庐山图》
中巍峨的庐山在画家的笔下,脱略为几丝柔痕。他仿佛要做一只在荒天中灭没的
飞鸿。他的心不是随行而迁,而是随影而迁,他的画,就是他所悟出的世界的影。
第三,无色之色。看到这个我竟想起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过似乎
与該内容无太大关联,这一节表面上是讲用色强调无色,与其说是抛弃色彩,摒
弃那些花花绿绿,更不如说是回归本质。以水墨画为例便通俗易懂了。
第四,疾涩之道,简单来说即”势”。说实话,这一节看的我很玄乎可能因
为我是理科生,满脑子的重力势能电势能。看到后面我竟想起那篇作文,蓄势是
为了更好的勃发。倘若要我概括,灵是意境影是思想,那势可能是一种底蕴内涵。
用宋代山水画家郭熙的话来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即画山的高俊呢,不能一直延伸,
在山腰画一片飘渺的云遮挡,这高峻的势遍出来了。这一锁一掩的抑扬顿挫,正
形成了艺术的张势,创造出一个回荡不已的空间。书法也是如此,东汉崔瑗《草
势》曾形容书法用笔的妙处,要像"狡兔暴骇,将奔未驰",书法要将着一瞬间
的妙处表现出来,因为有这瞬间,将动未动,是最有张力的空间,具有最大的”
势”。正如书法中悬针法,指垂画末端如悬针。垂露法,指一垂收笔时势不露,
如露水垂而未滴之势。将力蕴含其中,将发未发,取力的最大值,以取玩味无穷
的美。似乎艺术中有很多这样的创造,想表现一个东西,并非直接描绘,而是用
别的物体来衬托出他的内涵。
书中还提到一个包容性,学到政治的我也学到了一个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其
实与这个也没什么关联),这个应该说是中国艺术的包容性,这表层艺术之下,
潜藏着的是我们民族独特的哲学智慧。
凭心而论,对这本书并没有过多深入的探究,一来并没有过多的兴趣,二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