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地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2-2016)
一、专业现状分析
地质工程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收新生,现有在校生287人,在
学校立足皖北、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下,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初步
发展成以煤炭行业为主,集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
质等多方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并成功申报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十一五”期间,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得到较快的发
展。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目前
本专业可用的实验室设备固定资产近300万元,具有矿物岩石实验
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古生物地层实验室、计算机绘图室、物化探实
验室等多个校内实验室。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
博士(在读博士)4人。“十一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
“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及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20余项,
横向项目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部分教师参与教材编写、
出版专著等3本。
二、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教学人才培养
需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根据新形势下地勘行业的发展趋势,本专
业仍然需要及时调整,综合发展,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
人才。经学院领导及专业骨干教师充分讨论、论证,特提出地质工程
专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
验条件、产学研合作等多方面建设力度。
2.专业建设定位
鉴于地质工程专业特点及皖北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十二五”
期间,主要从学科方向与特色、学位点的申报、学科梯队和学科基地
建设、学科教学质量和高水平科研项目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主要目
标为在强化“水文地质学”优势方向的基础上,开拓“环境地质学”
等学科特色,夯实学科基础,拓宽学科发展方向;深化教学改革,培
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在保障本科学士教育的基础上,努力申报
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大力引进与培养人才,确保每个研究方向至少
引进或培养2-3名骨干人才;加强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设,全面提高纵向课题级别,增加横向课题数量,扩大社会服务。
三、专业建设目标
1.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本专业将加大投
入支持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改善教学实践环节,推
进教学改革与双语教学,增大实践教学力度,拓展产、学、研合作教
学模式,激励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省级特色专业”
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争取申报“教育部综合
改革试点专业”或“国家特色专业”,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基本出发
点,将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的教学计划,确保师资结构合理、教学效果优良。
2.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从国内外优秀科研院所引进或培养
专业带头人2-3人。本专业将按照三个主要方向,在水文地质学、矿
井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方面引进或培养高水平人才,并充实边缘学
科、交叉学科的学术梯队,预计各研究方向至少引进1-2名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重视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继续博士(博
士后)教育,制定传、帮、带计划,落实责任制度,在现有青年教师
中培养学术骨干2-3名,争取“十二五”期间晋升2-3名高级职称人
才。
3.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努力申报高水平科技成果。“十
二五”期间本专业将围绕发展方向,依托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加强设备投入,计划投入600万元建设完善地球化学、地球
物理、环境监测、矿井地质等实验室。在建设期间将按照安徽省工程
技术中心的管理规定,在学校政策的引导下,制定激励措施,加大开
放与技术开发力度,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促进学科发展。鼓励教师
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专业培训,出版高水平学术论文论著。加大高
级别纵向项目的申报力度和横向项目合作数量,争取在资深专家的指
导下,中青年教师加强预先研究,切入学科前沿,提高高级别项目的
批准率。
4.扎实推进协同创新,强化优势学科方向,拓展交叉学科特色。
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建设高水平学术科研团队或
研究院所,围绕三个专业发展方向,就深部开采水害防治(水文地质
方向)、煤矿综采地质保障(矿井地质方向)、资源可持续利用(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