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彭兰著PPT编写中原工学院李乃舒第一章:理解社会化媒体第1节:什么是社会化媒体第2节:社会化媒体严谨的动力与背景第3节:社会化媒体的核心要素第4节:社会化媒体的不同偏向第5节:社会化媒体推动的互联网变革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一、社会化媒体的含义有三个层次:(1)它是基于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的应用,它将传播变成一种互动的对话;(2)它是建立在Web2.0的思想与技术基础上的网络应用,它促成了UGC(用户生产的内容)的生产与交换;(3)社会化媒体是社会性互动的媒介,而社会性互动是社会性传播的一个超集。二、社会化媒体的基本特点:其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其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三、与社会化媒体相关的概念:(1)web2.0(2)社会化软件与社会化计算(3)用户生产内容(4)公民新闻(5)自媒体四、社会化媒体的涵盖范围:基础功能网络类:在线问答、在线百科、博客与博客聚合、文档分享、位置服务(LBS);核心网络类:微博、社交网站、即时通信、移动社交(如微信)、视频与音乐、论坛、消费评论、电子商务;增值衍生网络类:社会化电子商务、社会化内容聚合、社交游戏、,社会化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新兴/细分网络类:社会化电视、图片分享、企业社交、商务社交、婚恋交友网站、轻博客、在线旅游;论坛、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视频分享、问答、SNS、微博、微信等作为社会化媒体应用,基本能达成共识,但是电子商务与社会化媒体的关系,却存在一定争议。第二节、社会化媒体演进的动力与背景一、信息技术:社会化媒体发展的持续动力(一)计算机中介的互动:互联网的永恒主题(二)移动传播:社会化媒体应用的碎片化与场云景化(三)大数据:社会化媒体数据资源开发的深化1、对于整体用户的全样本、跨平台分析2、对于群体用户的细分化分析3、对于个体用户的精准性分析(四)技术发展的变与不变二、信息社会:社会化媒体兴起的深层背景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而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变革也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结构等各个层面的变革。第三节、社会化媒体的核心要素一、社会化媒体的基本单元--人,社会化媒体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而这里所说的人,首先应该从个体的层面出发.,当然,在多数社会化媒体平台,在个体互动基础上,会形成群体,而群体的氛围会作用于个体.二、社会化媒体的纽带--关系1、线下关系与线上关系2、强关系与弱关系3、.直接关系与间接关系4、社交互动关系与信息互动关系三、社会化媒体的核心产物--内容与专业媒体的内容生产相比,社会化媒体生产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的海量性2、内容的多源化3、内容的碎片化四、社会化媒体传播的主要动力--分享从社会互动的角度看,分享是人们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也是与他人互动的重要手段。数字世界的“分享”“大多不像物质世界那样意味着利益的削减或割让。相反,这种分享基于”数字化”传播或复制,几乎不需要成本。而且往往还能带来”回报,例如提高社会声望、改善人际关系、或者带来社会资本。分享活动看上去是为了增强人们与社会的联系,但倘若只把分享作为证明自己存在的手段,或者只沉醉于与某几个固定关系的互动,甚至完全把屏幕上的分享当作对现实互动的逃避,反而会离社会更远。第四节、社会化媒体的不同偏向一、“社交偏向”与“媒体偏向”社会化媒体同时兼有社交与媒体的双重属性,因此,偏社交还是偏媒体,是区分社会化媒体应用的一个依据,也体现了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发展思路。二、“以人为节点”与“以内容为节点”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大多是以人为节点的.首先建立关系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内容的生产与流动.人们以自己的个人空间为核心,以社会关系为渠道来进行双向交换.即时通信、博客、SNS、微博、微信等都是这样的代表。也有一些社会化媒体应用以内容为节点,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借内容连接起来的,如大众点评网等点评类网站、豆瓣、维基、社会化书签、电子商务网站等。这些网站与传统的门户网站不同的是,内容的成长与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成长是同步的,人的关系会不断改变内容间的关系。三、“差序平台”与“平权平台”社会化媒体往往被罩看成是对平民的一次赋权,平民有了这些应用方式就有了话语权,但这种赋权只是赋予了一种“权利”,从权力的角度看,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并非永远是人人平等,有些平台上话语权的差异非常明显,人们理想中的所谓“去中心化”实质上是去除某些专业媒体的中心地位而赋予某些个体心地位的”再中心化“过程。四、“封闭结构”与“开放结构”尽管在互联网早期就出现的论坛也是社会化媒体应用,但它与今天的很多社会化媒体应用还是有较大的不同。因为从用户的交流结构来说,它是相对封闭的,但SNS、微博、微信等并没有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