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六章精神与物质——心身关系
心身关系问题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从古至今它始终是哲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因为,在“身”即物质性的存在与“心”即精神性的存在这两方面中,究竟是“身”的方面决定“心”的方面,还是“心”的方面决定“身”的方面,是存在论或本体论讨论的中心问题;而人作为一个心身统一的实体,其存在究竟服从于“身”即物质性存在,受支配着一切自然物的定律决定,还是服从于“心”即精神性存在,受人的自由意志决定,是伦理学探讨的中心问题;至于人的经验、感觉、意识起源为何的问题,则是认识论或知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最后,是否有所谓脱离了“身”即肉体的永恒不死的“心”即灵魂的问题,是一切宗教教义的核心所在,也是宗教哲学和神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一、心与身谈到人,我们都知道人有头、有身体、有四肢、有五官,所有这些都是那个被称为“身”(body),即身体、肉体的东西的一部分。然而,我们也一定知道,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有所谓“心”(mind),即精神。因为,我们能感觉、能沉思、能选择、能做出决定。不过,比较起来,我们的“心”的特征不像我们的“身”的特征那么明显,有其外在的可以观察、可以经验的形象。我们必须通过我们自己的“心”的活动才知道,除了我们的“身”的存在以外,我们还有一个叫作“心”的存在。但无论如何,我们不会怀疑,“身”和“心”都是我们作为人的特征,而且这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心与身的区分“心”之为“心”,其最重要的特征无疑是思想,没有思想也就谈不上所谓“心”。思想又是通过人的大脑来进行的,没有大脑就不能思想,而大脑就是我们称为“身”的那个东西,或者说,是“身”的最重要的部分。“身”与“心”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人的大脑联系起来的。离开了人的大脑,既没有所谓“心”,当然也不会有所谓“身”。因为,离开了人的大脑的“身”,无异于一具无生命的躯壳。但是,有大脑又不意味着你一定有“心”、有思想。大脑只是提供了“心”和思想的一种物质基础,它不过是“心”和思想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缺少了其他东西你仍然不能思想。同时,进行思想的也不是大脑本身。大脑作为思想的物质基础,只是提供了思想的客观能力,它并不实际地进行思想。那么,是什么在进行思想?“心”看来并不是一个恰当的回答。如果说,笛卡儿的“我”是一个思想着的“心”的说法大体不错的话,我们就应该把大脑看作传达思想感情的媒介,而把“心”看作我们自己本身。但这样一来,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心”究竟是你的本质,还是仅仅是你所具有的某种东西呢?
按照德谟克里特的观点,世界是由物质性的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在虚空中运动,世界万物的变化都是遵循着严格的自然过程来进行的。那么,人的知觉又是什么东西呢?他认为这仍然是原子,或者说,是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子。他把这些原子称为“心”原子,知觉就是由“心”原子来进行的。按照他的说法,人的感官之所以会有知觉,人之所以会感觉到某种东西,是由原子在虚空中的移动所引起的。比如,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月亮,是由于月亮原子穿透了我们的眼睛。至于灵魂,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不过是由某种圆且平滑的特殊的“灵魂原子”组成的东西。人一死,灵魂原子也就随之四处飘散,然后可能变成另一个新的灵魂的一部分。这表明,德谟克里特不相信有离开人的肉体的所谓永恒不朽的灵魂。德谟克里特
从哲学上看,对“心”与“身”的关系的解释,其实并不止于上述两种我们十分熟悉的形式。如果我们不是固执于把“身”和“心”这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可以认为“身”和“心”都是存在的,它们实际上也是不可分离地共处着的。也就是说,既存在着肉体(包括大脑),也存在着某种叫作精神的东西,它们都在现实中存在并通过某种方式互相作用。这种“身”“心”关系理论,就是介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的所谓二元论。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二元论观点的哲学家。他认为,“心”实际上是一种非物质的实体,它与“身”的关系,相当于寄居者与寄居处所之间的关系。由于寄居处所不过是寄居者暂时栖身的地方,因而“身”与“心”的地位就不可相提并论。“心”只是委屈地暂时寄寓于“身”中,它最终将摆脱“身”的束缚,还自己自由的本性。也就是说,柏拉图认为,精神作为一种非物质的实体,除了它无奈地暂时被囚禁于肉体这一点外,可以说与肉体没有任何其他的关系。作为一个二元论哲学家,笛卡儿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声称,“心”是一个精神性的实体,与物质实体一样,也有其可以显现的结构或特征。
2、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身”和“心”这两者,无论我们谈到有关它们的什么,看来都不能不涉及这么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是物理的方面,或者叫物理事件(physicalevents),它表现为一个空间上的和时间上的过程;另一个是心理的方面,或者叫心理事件(mentalevents),它表现为意识性的经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西方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八章 知识与价值.pptx
- 西方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二章 理性与经验.pptx
- 西方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九章 是与应当.pptx
- 西方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七章 现世与超越.pptx
- 西方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三章 实在与观念.pptx
- 西方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十二章 现代与后现代.pptx
- 西方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十一章 真·善·美.pptx
- 西方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十章 个人与社会.pptx
- 西方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四章 真理与谬误.pptx
- 西方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五章 自由与必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