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模拟题试题
1经典诗文积累。
(1)将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补写完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依据课文填空。
①,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习》)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升序》)
④工欲善其事,。(传统文化·《论语》)
(3)根据提示默写。
①阳春三月,你参加“最美乡村行”活动,来到西塞山前,看到山青水绿鸟飞鱼跃的景象,不禁随口吟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此处美景的句子:,。
②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想象将士们驰骋沙场为国奋勇杀敌的句子:
,。
【答案】(1)(1)与君离别意,(2)同是宦游人。(3)海内存知己,(4)天涯若比邻。(5)(2)①学而不思则罔(6)②云归而岩穴暝(7)③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8)④必先利其器(9)(3)①西塞山前白鹭飞,(10)桃花流水鳜鱼肥。(11)②马作的卢飞快,(12)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
【详解】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宦”“罔”“暝”“霹雳”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要求学生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避免作答时出现错别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2“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3三四句运用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的心情。
【答案】2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3(1)白描(2)心自安闲极度愉悦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
【3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三四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是以前作者从未欣赏过的美,表现了作者的惬意与愉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贞观政要》(节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①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②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注】①物:众人,此处指百姓。②斯须:片刻。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神弗福也()
③彼竭我盈()
④恒令腹饱()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一战/不以物喜
B登轼而望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公将鼓之/当思之在心
D惧有伏焉/且焉置土石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7用“/”给下面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