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咏史怀古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情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
内容: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个人失意,前人启示。
名地——昔盛今衰,世事变迁。
国家——叹惋国运衰微,总结历史教训。
统治者——荒淫误国,引以为戒。
自然——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表现手法:用典(借用典故说明自己的感伤或是对时事的讽刺),对比(历史繁华现在荒芜);借景抒情、衬托(用悲景衬悲情或以乐景衬哀情)。;蜀相;学习目标:
1.通过诸葛亮的英雄事迹,体悟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所体现出的自身情志。
2.通过分析景物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的习作特点。
3.激发学生的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沉郁顿挫”;《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此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定居在浣花溪畔的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诸葛亮这段看哭了;解题;朗诵;蜀相
杜甫;活动一:
(1)找一个字来概括本诗的感情基调。
(2)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
这样命题杜甫的切入点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杜甫当时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再说,“做贤相”是杜甫的志???,可惜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所以选此角度能抒发郁闷和隐痛。
这个视角,诗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惜痛表现得极为切肤:圣主良相,如果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仍然没有能够成就兴兴复汉室之大业,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之伤痛,又深了一层。;活动二:
杜甫来到武侯祠,看到了哪些景象?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析:
1.春色怡人却无人鉴赏,好音悦耳却无人聆听,冷落寂寞的武侯祠跃然纸上。诸葛武侯当年赫赫功名,遗爱巴蜀,难道被人遗忘了吗?
2.碧草春色固然是春天最美的颜色,但碧草不自知,也不为诸葛亮生长,黄鹂好音固然是春天最美的声音,但黄鹂也不自知,也不是为了诸葛亮而歌唱。所有的人事变迁,在大自然面前仿佛都没了痕迹,也没了意义,这不是更深意义上的寂寞吗?;“自”“空”二字。“自”独自之意,“空”意即白白的,徒然的。(释词义)描绘了一幅青草映阶,鸟鸣婉转,春光大好图,但“热闹是它们的”,诗人的心中只有对诸葛亮深深的崇敬与追怀,青草在幽媚,鸟声再动听,也入不得诗人的眼、耳。(绘景象)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反向衬托,(点手法)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惋惜,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析情感/作用);活动三:
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试着比较杜甫和诸葛亮的异同之后再作答。;这一联浓墨重彩,字字千钧,把诸葛亮的人生际遇、政治理想和功勋业绩都凝炼在了这十四个字之中。
刘备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一生事业的开始。;三顾茅庐的结果就是下一句“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一生辅佐刘备、刘禅父子,所谓“开”是开创基业,所谓“济”是起卧匡助。无论是先主后主,也无论是创业守成,诸葛亮都殚精竭虑、始终不渝,这里既有匡扶汉室、安顿天下的政治理想,但一定也有士死知己,知恩图报的老臣之心。
正因为有刘备的“三顾频烦”之诚,才会有诸葛亮的“两朝开济”之报,也才会有日后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才会有最后的“六出祁山,星陨五丈”。;杜甫拜谒武侯祠的时候,“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山河疮痍、百姓失所,他多么希望能再出现这样的君臣关系,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诸葛武侯那样得主眷顾,精忠报国呀。
所以,这一联是在写诸葛亮,但是又是反映了杜甫的内心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蜀相》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9.3《声声慢》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13.2+《宇宙的边疆》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