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宋代人是这样写信的: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大凡古人尺牍,或叙离别之情,或询家人之安,或与同好畅述人
生,或与友人切磋文艺,言之所吐,一往而情深,施于尺素,虽不计
工拙,而随手挥洒之际,真意流露,若此尺牍出于名人书家之手,则
更是弥足珍贵,于是世人竟相珍藏,每得名家尺牍,视若拱璧,这种
风气一直延续到今天,但遗憾的是随着书写工具的改革、信息的流通
和电脑的发明,用毛笔书写尺牍的文化现象日趋消退,而历代名人尺
牍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特殊的书写格式不但受到书家的青睐,
同时亦受到收藏家和鉴赏者喜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和父
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并列唐宋八大家。
书法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
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极具个性意趣的风格。东坡生性豁达
豪放,情感细腻,能唱大江东去,也吟共婵娟,反映在艺术上,诗文
风格多变,气势恢宏又文辞瑰丽;书法丰润秀逸趣味横生,左顾右盼
神采飞扬,满纸都是浓浓书卷意,非极大才气不可为之。
苏轼《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行书,30.3X48.6cm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是苏轼谪居在黄州(今
湖北黄冈)时写给朋友陈季常的信札。陈季常是苏轼老长官陈希亮的
儿子,喜谈佛法,晚年隐居在黄州、光州之间,因为与当时谪居在黄
州的苏轼时有往来,便成了好友。在这封信札中,苏轼托陈季常向王
君转达:王君所索取的黄居寀画龙已暂借给曹光州,一旦曹光州还画
以后,他便马上还给王君。
这幅作品质朴敦厚,用笔凝重,笔画丰腴多肉,且结字偏斜,前
半段的情感平和,逐渐趋於起伏,所以全作字形大小、笔画粗细、字
体型态等也随之改变,相当具有变化的趣味。苏轼一生宦海浮沉,谪
居于黄州的期间,正是他艺术创作的顶峰时期,这幅作品即是他在这
段时间所作的行书精品之一,作品遒劲茂丽,肥不露肉,神采动人。
原文: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须一两
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纔取得。即纳去也。却
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苏轼《治平帖》卷,宋,苏轼书,纸本,行书,纵29.2cm,横
4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轼启:久别思念不忘,远想体中佳胜,法眷各无恙。佛阁必已成
就,焚修不易。数年念经,度得几人徒弟。应师仍在思蒙住院,如何?
略望示及。石头桥、堋头两处坟茔,必烦照管。程六小心否,惟频与
提举是要。非久求蜀中一郡归去,相见未间,惟保爱之,不宣。轼手
启上。治平史院主、徐大师二大士侍者。八月十八日。
《治平帖》是苏轼书写的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
事。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此帖当是苏轼
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时年约30余岁。该帖笔法精细,字体
遒媚,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正如赵孟頫所称“字划风流韵胜”,
并誉之为“世间墨宝”。本卷引首有明人所画苏轼像及释东皋妙声所
书《东坡先生像赞》。鉴藏印有“商丘宋荦审定真迹”、“吴江张荃
德载图书”二方。
《平生壮观》卷二、《装余偶记》卷二、《盛京书画录》第二册
著录。
苏轼《渡海帖》,行书,元丰三年(1100),纸本,28.6X40.2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符三年(1100),苏轼被诏徙廉州(今广西合浦),路过澄迈
(今海南澄迈)时未遇赵梦得,便留下此札。为其晚年书迹之代表,
如同东坡自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全作信笔写来,浑然天成。
此札用笔劲利,结体斜向右上,时人认为颇有李邕(北海)之风,如
黄庭坚语:“沉著痛快,乃似李北海。”
释文: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
已到桂府。若果尒。庶几得於海康相遇。不尒。则未知后会之期也。
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忽忽留此帋。令子处更不重封。
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苏轼《东武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书于元佑四年(1089)。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五行,计
四十七字。28.7厘米×66.1厘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