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
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重庆八中高2022级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卷的规定
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史家风”这一概念,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总结中国史学传
统时提出来的。他在《文史通义》篇中评价创作了《通志》的宋代史
学家郑樵:“不徒以词采为文,考据为学也。于是遂欲匡正史迁,益
以博雅,贬损班固,讥其因袭。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通史家风,而自
为经纬,成一家言者也。”
司马迁著《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在司马迁看来,历史是在变化中进行的,《史记》正是呈现出
了这种变化。《汉书》作者班固对司马迁多有微辞,但他也肯定“其
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在
班固之后《汉纪》的作者荀悦和《后汉纪》的作者袁宏,都把“通古
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或原则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班固的《汉书》
是纪传体皇朝史,荀悦的《汉纪》、袁宏的《后汉纪》是编年体皇朝
史,它们都不是《史记》那样贯通的历史著作。他们强调“通古今”
的必要性,一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宗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是“通古今”也是当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王充指出:“‘五经’
比于上古,犹为今也。徒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
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下,荀悦等史家所倡言的“通古今”并非一
定是要体现著作内容上的“通古今”,而是重在对现实的关注。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最全面的通史撰述,梁
武帝的《通史》则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它与前者不可
同日而语,但在史学上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宋史学家郑樵是阐
发史学之追求——“通”的名家,他的《通志》是这方面的名作。首
先,郑樵强调“会通之义大矣哉”,他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
的撰述宗旨并在书志领域有重大发展。其次,郑樵竭力批评班固,认
为其“全无学术”“断代为史”,“会通之道,自此失矣”。应当指出,
郑樵把“会通”与“断代”对立起来的看法,在史学发展上是不能成
立的。
要理解“通史家风”的核心内涵为何,必须回到古代史学家对“通
史”的理论认识中去。“纵通”,即贯通古今,追源溯流。杜佑撰《通
典》,上起黄帝,下迄唐天宝之末,是典制体通史的代表作。其“纵
通”的特点非常鲜明,即“原始察终”“通古今之变”。“会通”是郑
樵极力提倡的作史方法,其“会通”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文献
资料的“会”,即广搜材料;二是古今历史的“通”。“横通”则在“通
古今之变”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社会历史各个方面内容的考量与论述。
其实,当我们以“断代为史”为参照审视“纵通”“会通”和“横
通”,就会发现,文献资料上的“会通”和历史内容上的“横通”都
不足以反映“通史家风”的主旨,因为断代史家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两
点。在中国史学史上,无论是通史还是断代,只要是优秀的史著,都
需要广泛占有文献资料以及反映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这样才能留传
后世。可见,“通史家风”是围绕“通古今之变”而形成的别具一格
的理论体系,“通古今之变”是“通史家风”的真正精神内涵,是真
正的通史精神。
历史上对一些史事的记述常有曲直、是非之分,只有在通史编纂
中才能做到“衡鉴至公,庶几笔削平允,而折衷定矣”。历史上对同
一史事的记述也存在详略不同,以致“首尾交错,互有出入”而产生
“抵牾”,这种情况也只有在通史的编纂中“统合为编”,定其去取,
以提出一个合理的说法。从史学史上考察,某些重大的、带根本性的
历史问题和理论问题,往往是通史著作提出来的,并在学术史上具有
长久的生命力。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上的“通史家风”笔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学诚一方面高度赞扬了郑樵的博雅与卓识,另一方面也肯
定了他“自为经纬”的创新精神。
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