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合肥的崛起,源于全力推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基于合肥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流的营商环境及政策体系,融于区域一体化发展。
推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新兴产业壮大加速工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合肥市充分利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特别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力推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起合肥新的“产业地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起合肥新的“产业地标”。类脑科学、质子医疗高端装备、氢燃料电池等一批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化成果不断涌现。
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德国大众21亿欧元入资江淮和国轩,京东方代线、维信诺AMOLED6代线拉动新型显示产业跃升;合肥总投资超1500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实现量产,18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集聚合肥,初步形成了从材料设计到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全国,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通报奖励。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逐步形成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10个市级战新产业集群。战新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合肥近十年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经济加速壮大。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聚力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在省会城市中率先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深入实施“136”发展行动计划,以数据资源为1个核心驱动,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等3大体系,加快推进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突破、数字新业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业农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等6大重点任务。
培育数字经济企业、形成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数字经济园区,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主引擎”。在全国率先启动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在数据要素流通、市场主体培育、应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在国内率先量化认定大数据企业,累计认定有效市级大数据企业741家,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超300家,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企业近600家。
科大讯飞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企业,飞友科技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数据服务商,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合肥高新区中安创谷、庐阳区大数据产业园、瑶海区物联网科技园、蜀山区大数据小镇、包河区光谷金融港等数字经济特色园区初具规模。
创新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
合肥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担任产业链“链长”,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调度机制,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政策措施,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在更高层面上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发展。
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十三五”以来,合肥市围绕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现代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智慧养老、旅游休闲等重点领域,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速发展工业设计、大数据、服务外包等高技术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促进服务业集聚与创新。鼓励服务业企业应用新技术、发展新型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包括供应链、运营方式、渠道整合、服务方式、赢利模式创新等,支持企业开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创新项目。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服务品牌和服务企业,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建设,培育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39家。
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围绕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优化供应链管理、拓展服务衍生制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等,加快业态模式创新,释放融合发展潜力,实现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合肥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构建起具有合肥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