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番茄疮痂病症状及防治方法汇报人:2024-01-05
番茄疮痂病的症状番茄疮痂病的病因番茄疮痂病的防治方法番茄疮痂病的预防措施番茄疮痂病的防治效果评价目录
番茄疮痂病的症状01
叶片出现黄褐色或深褐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斑点,直径约1-3毫米,周围具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融合成大斑块,导致叶片枯黄、坏死。叶片背面有时产生灰白色霉层,这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湿度较高时,叶片正反两面均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叶片症状
果实症状果实表面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病斑形状不规则,有时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附近的果肉略凹陷。病斑表面也可产生灰白色霉层,病果往往失去商品价值。
茎部受害时,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褐色至暗褐色的长椭圆形病斑。病斑稍凹陷,严重时病斑可环绕茎部一周,导致植株死亡。茎部病斑上也可产生灰白色霉层。茎部症状
番茄疮痂病的病因02
番茄疮痂病的病原菌是细菌,属于Xanthomonas属。该细菌可在种子、土壤和病残体中存活,并可借助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病原菌病原菌特性病原菌种类
直接接触病原菌通过植株伤口或气孔侵入,导致病害传播。昆虫传播某些昆虫如叶蝉和粉虱等可携带病原菌,在取食过程中传播病害。传播途径
发病条件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当温度超过30℃或低于15℃时,病害发生受到抑制。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降雨频繁或灌溉过量时病害容易发生。连作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容易发病。植株长势弱、肥料不足、种植过密等管理不当也容易诱发番茄疮痂病。温度湿度土壤管理
番茄疮痂病的防治方法03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疮痂病有较强抗性的番茄品种,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轮作合理安排种植计划,避免连作,特别是在发病严重的地区,应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适时灌溉,保持田间湿润。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可有效杀死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喷雾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熏蒸防治在温室或大棚中,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进行熏蒸防治,每隔7-10天熏蒸一次,连续熏蒸2-3次。种子消毒
03提高植物抗性通过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减轻番茄疮痂病的发生和危害。01利用拮抗微生物通过接种拮抗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可有效抑制番茄疮痂病病原菌的生长繁殖。02生物农药防治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农抗120等,对番茄疮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物防治
番茄疮痂病的预防措施04
总结词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番茄疮痂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抗病品种能够抵抗病原菌的侵染,减少病害的发生。详细描述在选择品种时,应优先选择经过抗病性鉴定并已证明对番茄疮痂病具有较高抗性的品种。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育种专家或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来获取抗病品种的信息。选择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是预防番茄疮痂病的另一个关键措施,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和除草等措施,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总结词合理施肥,根据番茄生长需要,适量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科学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干旱或积水,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及时除草,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详细描述加强田间管理
VS合理密植和轮作可以降低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有助于预防番茄疮痂病的发生。详细描述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影响植株通风和光照。轮作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和传播。同时,轮作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番茄的生长。总结词合理密植和轮作
番茄疮痂病的防治效果评价05
通过观察和测量病斑的数量、大小和严重程度,计算病情指数,以评估防治效果。病情指数通过比较防治处理区与对照区的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百分比,以量化防治效果。防治效果百分比观察和测量防治处理区与对照区的植株生长量,包括株高、茎粗、叶片数等,以评估防治效果对生长的影响。生长量比较防治处理区与对照区的产量,以评估防治效果对产量的影响。产量防治效果的评估指标
对比法将防治处理区与对照区进行对比,观察病情指数、生长量和产量的差异,计算防治效果。实验法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组实验,设置不同的防治处理,比较各组的防治效果,以确定最佳的防治方法。随机对照实验法将实验区随机分为处理区和对照区,对处理区进行防治处理,比较两组的差异,以评估防治效果。防治效果的评估方法
防治效果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防治方法的有效期和病原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