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选择题

1.《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以礼为序、稳定社会

D.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2.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派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在官场之中,汉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思想的人物。据此可知汉武帝在治国用人方面的策略是()

A.外儒内法 B.外法内儒

C.博采众长 D.儒学独尊

3.宋朝基于五代的残杀,大量任用文人,支持文人群体建立儒家思想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加以固化。读书人忠君爱国,关爱苍生。地方上士人上承官府法令、协助朝廷事务,下安抚团结乡里,组织百姓生产。材料旨在说明()

A.宋朝重要官职都由文人担任

B.儒学体系可以稳定社会统治

C.文人执政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D.宋朝地方权力分配比较合理

4.论及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礼治”思想,有学者指出:“(其)殆即表现此过渡时期之趋势,故言礼而不为纯儒,近法而终不入申(申不害)商(商鞅)之堂室也。”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礼治”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①孔子曾将其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②体现了荀子礼法并重的理念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董仲舒的思想④朱熹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理学体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汉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晋律实行“五服治罪制”,尊长杀伤卑幼,关系愈亲则定罪愈轻,反之,卑幼杀伤尊长,关系愈亲则处分愈重。唐律中有妻殴、告夫构成“不睦”罪,闻夫丧匿不举哀构成“不义”罪的说法。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

A.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B.礼法结合

C.追求无诉,调处息争

D.法自君出

6.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大唐开元礼》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出现

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

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

D.佛、道盛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7.中国历史上某时期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这是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据此可知顾炎武()

A.主张以德治醇化社会风气

B.提倡“经世致用”

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宋明理学的虚伪

9.春秋后期郑国的子产和晋国的赵鞅,把刑法铸在铜鼎上,让公众知晓。而孔子则明确反对“铸刑鼎”,认为“失其度矣”,但他却肯定了子产改革的巨大成效。这实质上反映了()

A.子产强调以法治国

B.社会逐步转型的现实

C.量刑定罪相当严苛

D.法律保护贵族的特权

10.战国时期,法家在强调法治的基础上,给予了道德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无论是商鞅、管子还是韩非,其基本的治国方略,都可以被称作“刑主德辅”。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家与法家具有融合的趋势

B.法家思想取得完全胜利

C.德治与法治在实践上的调和

D.德治与法治的密不可分

11.《孟子·滕文公上》中写道:“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据此可知,孟子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民贵君轻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12.清朝律学名家薛允升曾指出,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的处罚轻于唐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儒家信仰的重建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治思想的转变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

——[东汉]班固《汉书》

材料二如果说在西汉以前教化的主要含义是教育和伦理概念,那么从西汉时起,教化就获得了它政治的含义,也是它最本质的含义。正是为了吸取秦王朝的教训,为了治理好国家,巩固政权稳定统治,汉朝的儒学之士才提出教化的主张,并被统治者所接受。教化概念的提出,是与政治即治理国家不可分离的。

——摘编自曹影《教化的缘起及其意蕴》

材料三(汉宣帝)下诏称扬曰:“颍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