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docxVIP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13—5??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一、动压油膜和液体摩擦状态的建立过程

流体动力润滑的工作过程:起动、不稳定运转、稳定运转三个阶段

起始时n=0,轴颈与轴承孔在最下方位置接触

1、起动时,由于速度低,轴颈与孔壁金属直接接触,在摩擦力作用下,轴颈沿孔内壁向右上方爬开。

2、不稳定运转阶段,随转速上升,进入油楔腔内油逐渐增多,形成压力油膜,把轴颈浮起推向左下方。(由图b→图c)

3、稳定运转阶段(图d):油压与外载F平衡时,轴颈部稳定在某一位置上运转。转速越高,轴颈中心稳定位置愈靠近轴孔中心。(但当两心重合时,油楔消失,失去承载能力)?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动压轴承形成动压油膜的必要条件是

(1)相对运动两表面必须形成一个收敛楔形

(2)被油膜分开的两表面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vs,其运动方向必须使润滑从大口流进,小口流出。

(3)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粘度,供油要充分。

v越大,η?越大,油膜承载能力越高。?

实际轴承的附加约束条件:

压力

pv值

速度

最小油膜厚度

温升

二、最小油膜厚度hmin

1、几何关系

Cp是轴颈在轴承中位置的函数

Cp取决于轴承包角α?,编心率x和宽径比L/d

α?一定时,Cp、α?、ε、L/d,hmin越小(ε越大),L/d越大,Cp越大,轴承的承载能力Fr越大。

实际工作时,随外载F变化hmin随之变化,油膜压力发生变化,最终油膜压力使轴颈在新的位置上与外载保持新的平衡。

?hmin受轴瓦和轴颈表面粗糙度的限制使之油膜不致破坏,hmin不能小于轴颈与轴瓦表面粗糙度十点高度之和。

?????????????(13-22)

式中,RZ1,RZ2——分别为轴颈表面和轴孔表面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K——安全系数,考虑几何形状误差和零件变形及安装误差等因素而取的安全系数,通常取K≥2

RZ1,RZ2应根据加工方法参考有关手册确定。一般常取?,

式(13-6-18)加流体动力润滑的三个基本条件,即成为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充分必要条件。

五、轴承的热平衡计算

1、轴承中的摩擦与功耗

由牛顿粘性定律:油层中摩擦力

??????(13-23)

?——轴颈表面积

∴摩擦系数:??(13-24)

?——特性系数,∴f是?的函数。

实际工作时摩擦力与摩擦系数要稍大一些,?∴f要修正

?(13-25)

ζ?——随轴承宽径比L/d变化的系数,?

p——轴承平均比压Pα?;?ω——轴颈角速度,rad/s;η?——润滑油的动力粘度Pa.;?——相对间隙

摩擦功耗引起轴承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H

H=fFV?(13-26)

2、轴承耗油量

进入轴承的润滑油总流量Q

Q=Q1+Q2+Q3≈Q1——m3/s(13-27)

Q1——承载区端泄流量——与p、油槽孔、尺寸、包角等轴承结构尺寸因素有关,较难计算

Q2——非承载区端泄流量

Q3——轴瓦供油槽两端流出的附加流量??不可忽略

实际使用时——引入流量(耗油)系数?与偏心率ε和宽径比L/d关系曲线——如下图。

?

图13-14润滑油油量系数线图

3、轴承温升

控制温升的目的:

工作时摩擦功耗→热量→温度↑→η?↓→间隙改变,使轴承的承载能力下降;另温升过高→会使金属软化→发生抱轴事故,∴要控制温升。

热平衡时条件:单位时间内摩擦产生的热量H等于同一时间内端泄润滑油所带走热量H1和轴承散发热量H2之和。

H=H1+H2?????????(13-28)

H1——端泄带走的热量

??(W)???????(13-29)

Q——端泄总流量,由耗油量系数求得,m3/s;ρ——润滑油的密度850~950kg/m3

c——润滑油的比热容—矿物油C=1680~2100?J/(kg℃)

Δt——润滑油的温升,是油的出口to与入口温度ti之差值,即

?(13-30)

H2——单位时间内轴承由轴颈和轴承壳体散发的热量

?????(W)?(13-31)

Ks?——轴承表面传热系数,由轴承结构和散热条件而定

?

50W/(m2℃)——轻型结构轴承

Ks

80W/(m2℃)——中型结构,一般散热条件

?

1400W/(m2℃)——重型结构,加强散热条件

热平衡时:H=H1+H2,得

?(13-32)

将F=dLP代入得达热平衡润滑油的温升

????(13-33)

由于轴承中各点温度不同,从入口(ti)到出口(to)温度逐渐开高的,因而轴承中不同处润滑油粘度不相同,∴计算承载能力时,采用润滑油平均tm时的粘度。

润滑油平均温度t

文档评论(0)

138****2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施工员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6月09日上传了施工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