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两次倒转”机制下的数学课堂活动设计
摘要:郭华教授提出的“两次倒转”教学机制指出,现在学生面对的知识是前人探究的成果,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时与所要学习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的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数学课堂活动,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两次倒转”,思维能力,数学活动,设计
知识源于人类几千年的实践,包含着人类的思维、实践、思想、情感和价值。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数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还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探究的实践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因此,结合郭华教授提出的“两次倒转”教学机制,探究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设计不同的数学活动。
一、“两次倒转”教学机制
现在课堂中教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在不断观察、探究中的经验所得。教学时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人类认识的最终点变成学生认识的起点,学生可以直接面对结论,学生不必经历探索的过程,也不需反复的试错,就可以直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获取已有成果,这相当于把人类总体认识过程“倒过来”了,也就是“第一次倒转”。学生不知结论,通过创设活动,让学生典型、简约地经历人类“困惑-探索-总结”的知识形成过程,这是把“第一次倒转”再“转回去”的过程,即“第二次倒转”。学生的学习应当积极主动的,趣味性强的,有自己想法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依据”两次倒转”教学机制,教学时,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能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数学思考方式、实践方式、思想情感,最终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第一次倒转”下的数学活动
“第一次倒转”使得学生能够直面人类的认识成果,快速地获取到知识。
在这一机制下,针对不同的数学知识,可以设计验证型实验活动或操作理解型活动,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1.验证型实验活动
验证型实验活动是指学生在已经知道结论的情况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数学实验活动进一步验证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数学知识再验证的活动。
其主要架构是:已有数学结论(命题)—操作观察—分析判断结论正误—反思修正结论。在“第一次倒转”机制下,设计验证型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直面人类认识成果时,通过验证活动,再思考。在验证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
鸽巢问题即抽屉原理,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性很强,能够将原理灵活运用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上出示的是“思考: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中,前半句是条件,后半句是结论。因此在这句话的最后加上反问“你觉得对吗?”,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活动,学生在验证这句话是否正确的过程中弄清鸽巢原理,建立模型,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实验活动如下:
(1)第一步:出示材料,提问:你觉得对吗?弄清关键词“总有”、“至少”含义。
(2)第二步:可以怎么放?给学生提供笔和笔筒。出示活动提示:摆放时不考虑笔筒的顺序,选择你们觉得比较直观的方式做记录。
(3)第三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4)第四步:观察(2,1,1)这种摆放形式,得出先平均分(每个笔筒里放1支),再将剩下的1支任意放在其中的一个笔筒中的方法,这样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笔筒里一定至少有2支笔”。
(5)探究总结出鸽巢原理
有时,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以及经验,能够猜测出结论,这时,设计验证型活动,让学生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及经验先猜一猜,再通过验证型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验证活动设计时,为学生提供的三角形道具应涉及三角形的三个种类,从而让学生在验证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
2.操作体会型活动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于抽象概念的表象。操作体会型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丰富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建立表象。比如,像“1米=100厘米”、“1千克=1000克”这类数学知识,不能直接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而需要通过操作体会型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1千克、1克、500克的重量表象,从而理解记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换算进率。
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下《克与千克》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克、1千克等质量表象,设计如下的操作体会活动:
(1)学生掂量2颗黄豆、1个乒乓球重量,感受1克、4克重量。
(2)学生随机挑选身边较小的物品,估计其重量,再用天平秤称一称。
(3)学生分别掂量装有500克砝码的砝码盒一个、两个,感受500克、1千克的重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TEAM+创客”教育理念下美术设计·应用校本课程的初探 论文.doc
- “大单元”理念渗透到高中物理实际教学的初步探究 论文.docx
- “大阅读”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论文.docx
- “点面结合”节节高 论文.docx
- “钉钉”软件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论文.docx
- “互联网+”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论文.doc
- “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在高考旅游地理试题中的体现 论文.docx
- “数数”真的简单吗? 论文.docx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创新作业设计的探讨 论文.docx
- “双减”政策之下,作业设计如何实现减负提效 论文.docx
-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
- 云南拾谷县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
- 2025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3讲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doc
- 湖北省黄石实验高中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doc
-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化的曲折发展__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导数及其应用含解析文.doc
- 河南省许汝平九校联盟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无答案.doc
-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 北京市平谷区2025届高三政治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2025届中考物理第四讲物态变化专项复习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