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递抑制机理与实验研究.docx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递抑制机理与实验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递抑制机理与实验研究

1.引言

1.1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锂离子电池作为高效能源存储设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日益广泛。从便携式电子产品到新能源汽车,再到大规模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轻便、长循环寿命等优点,成为了能源转换与储存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2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的背景与危害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因结构稳定、便于规模化生产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电池在过充、过放、短路等滥用条件下,易引发热失控现象,导致电池内部温度急剧升高,进而引发安全问题。热失控不仅影响电池性能,甚至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1.3研究目的、意义及论文结构安排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递的抑制机理,并开展实验研究,以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通过对热失控传递的抑制策略进行研究,为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机理;其次,探讨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递的抑制机理;然后,开展实验研究,验证抑制策略的有效性;接着,评估不同抑制策略的效果,并提出优化方向;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2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分析

2.1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基本过程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是指电池在过充、过放、短路等异常情况下,内部温度升高引发电池内部一系列放热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电池温度进一步上升,最终出现热失控现象。其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导致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

气体在电池内部形成压力,导致电池鼓包或破裂;

热量进一步积累,电池内部发生热失控反应,如:SEI膜分解、正极材料分解、电解液燃烧等;

热失控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使电池温度迅速升高,导致电池损坏甚至爆炸。

2.2影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主要因素

影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主要因素有:

电池设计:电池结构、材料、制造工艺等;

使用条件:充放电速率、温度、循环寿命等;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振动等;

内部因素:电池内部微短路、锂枝晶生长、电解液老化等。

2.3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递特性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过程中,热量传递具有以下特点:

热量传递途径:热量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从电池内部传递到外部环境;

热失控传递速率:受电池结构、材料、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热失控传递速率不同;

热失控传递方向:热量沿电池轴向和径向传递,其中径向传递为主要方向;

抑制策略: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传递特性,可采取相应抑制策略,如:优化电池结构、使用散热材料、改进电池管理等。

3.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递抑制机理

3.1抑制策略概述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传递的抑制上,主要采取物理和化学两种策略。物理策略着重于改善电池的散热条件,降低热积累;化学策略则侧重于通过改变电池内部材料,延缓或阻止热失控反应的进行。

3.2物理抑制机理

3.2.1热传导阻隔

热传导阻隔是通过使用高热阻的材料或结构设计,来降低热量的传播速度。例如,在电池设计时,采用高热阻隔膜或者隔热层,可以有效减缓热量的传递。此外,电池外部结构的设计,如增加散热片或采用相变材料吸收热量,也是常见的热传导阻隔手段。

3.2.2热辐射与对流散热

热辐射和对流散热是通过优化电池的外部环境,提高热量的散发效率。在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强迫风冷、液冷等散热方式,强化对流传热。同时,利用高发射率的表面涂层或结构设计,提升热辐射散热效率。

3.3化学抑制机理

3.3.1电解液添加剂

电解液添加剂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电池内部的化学抑制方法。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变电池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路径,减少热失控反应产物的生成,从而延缓或阻止热失控的蔓延。

3.3.2正极材料改性

正极材料的改性是通过对电池正极材料进行表面修饰或掺杂,以提高其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减少热失控反应的触发可能。例如,采用高热稳定性的正极材料,或者在正极材料表面涂覆一层高热稳定性的化合物,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热失控阈值。

4实验研究

4.1实验材料与设备

本研究采用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正极材料为钴酸锂,负极材料为石墨,电解液为LiPF6/EC+EMC(体积比1:1)。实验中所用主要设备包括热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热导仪等。

4.2实验方法与步骤

4.2.1热失控触发实验

将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放置在热分析仪中。

以一定的加热速率对电池进行加热,观察电池温度变化,当电池温度达到设定值时,记录此时的温度作为热失控触发温度。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获得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咧嘴一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