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用“新、奇、难”可以轻松打败应试教育,学校、教师该何去何从?.docx

新高考用“新、奇、难”可以轻松打败应试教育,学校、教师该何去何从?.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高考用“新、奇、难”可以轻松打败应试教育,学校、教师该何去何从?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以后,标志着新高考正式向应试教育宣战。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新高考要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校和教师进行转变,由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新高考改革在形式上有很大变化,7选3,6选3,3+1+2,后期还可能出现其他形式。有人一直宣扬,高考改革失败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于国家而言,高考走哪条路都行,只要不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子。

新高考能不能打败应试教育呢?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一份卷子,两个小时,怎么能考察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人认为靠纸笔考试来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是不现实的,有点理想化。其实,如果不是考试中心保守,担心引起社会不稳定,前几年就能把应试教育模式排斥出高考序列了。《总体方案》中的要求很容易实现,无非是“新”“奇”“难”!

先说“新”,就是学生从来未见过的题型和内容。就算你已经刷了一万个题,在这个题目身上也套不上。就算你已经背了一万个知识,那么,这也是个新知识。

应对“新”需要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从看到题目的时候开始现场学习和理解,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然后解决问题。显然,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是无法培养出这样的学生。

再说“奇”,就是跟传统思维不一样的地方。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应试教育容易使学生思维固化,面对这样的题目可能束手无策。

最后是“难”,这类题目明显超出多数学生水平。做这类题目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缺少这些,仅靠刷题训练的出来的素质程度,是无法解决难度较高的题目。或者说,按照大题量训练的模式去解决新难题,基本是没有思路的。

以“新”“奇”“难”为特点的新高考,需要学生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三种能力很难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获得。这势必逼着教师去研究新方式方法,以便学生能够生成符合高考要求的思维方式。

当然,这其中设计学生思维能力自发生成和自觉生成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教师仍然坚持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有的学生也会自己自发生成素质和能力,尤其是一些优秀学生。在新高考中,这部分学生的分数也不会低。自觉生成就是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思维的提升。这两种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于学校来说,从长远发展的需要来看,还是需要教师转变模式,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

应对新高考的变化,转变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做好这几点:

一是学生学习一定前置。

二是教师由知识讲授者转变成学习设计者、引导者。教师主要任务不是去讲知识,而是设计学习过程,研究学生存在问题,设计解决学生问题的活动,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