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B-T 40384-2021 塑料 聚合物熔体瞬态拉伸黏度的测定.pdfVIP

(高清版)-B-T 40384-2021 塑料 聚合物熔体瞬态拉伸黏度的测定.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83.080.01

CCSG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0384—2021

塑料聚合物熔体瞬态拉伸黏度的测定

Plastics—Determinationofthetransientextensionalviscosityofpolymermelts

(ISO20965:2005,MOD)

2021-08-20发布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4038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20965:2005《塑料聚合物熔体瞬态拉伸黏度的测定》。

本文件与ISO20965: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035代替ISO472(见第3章)。

——将3.4中“拉伸应力增长系数”修改为“瞬态拉伸黏度”,并在全文只使用“瞬态拉伸黏度”;

—-——提高温度传感器分辨率的要求(见5.3)。

本文件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ISO20965:2005中包含要求条款的注改为段,将部分段改为注;

—-——修改了3.3和3.5术语的定义,将表述方法改为内涵定义的形式。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

化工研究院、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链行走新材料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

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广核俊尔(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峰热塑性聚氨酯有限

公司、中蓝晨光化工有限公司、安东帕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安测标准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中

标科技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大港海关、广东泰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院、广州威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若海、者东梅、王帆、袁绍彦、施信波、田洪池、刘琛阳、王浩、范东风、刘力荣、

刘玉春、刘廷福、朱伟豪、郑建棠、高建国、李满林、李尚禹、王景、杜斌、陈商涛、郭迎迎。

I

GB/T40384—2021

塑料聚合物熔体瞬态拉伸黏度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在恒定应变速率和恒温条件下测定单轴拉伸的聚合物熔体瞬态拉伸黏度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Hencky应变速率在0.01s-¹~1s-¹之间、Hencky应变最大至4、温度最高至250℃

(见注1和注2)、测量值在10⁴Pa·s~10⁷Pa·s之间(见注3)的聚合物熔体瞬态拉伸黏度的测定。

注1:使用Hencky应变和应变速率(见第3章)。

注2:应变、应变速率和温度可能超出这些限制值。

注3:对于可测量的最小瞬态拉伸黏度,仪器的工作极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试样在测试过程中保持其

形状的能力以及仪器的分辨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abb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若下载文档格式有问题,请咨询qq1643702686索取原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