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下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pdf

部编四下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带有“月”的4个生

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明艳”

“突兀森郁”等词语的意思。

(二)了解游记的基本特点,聚焦作者游览行踪的语句,梳理游

览路线,理清写作顺序,感受过渡句的连接作用,学习写连接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路上的明艳、外洞的宽敞以

及大自然的壮观,学习有重点地观察和表达。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题目归类,感知游记特点

1.板书课题,发现游记类文章题目的特点。引导关注题目中的

“记”。

2.思考游记类文章的题目还可以怎么写。

3.学生交流,分组出示。

第一组:《记杭州野生动物园》《记瑶琳仙境》

第二组:《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第三组:《游垂云通天河》《游大奇山》

第四组:《宁波方特之旅》《故宫游记》《宋城一日游》

4.提炼游记类文章题目的特点。

小结:给游记取题目的时候,可以跟本课课题一样,还可以直接

以游览地点为题,或者前面加一个“游”字,也可以后面加代表游玩

的词,这样,看了题目就知道是游记了。

5.出示图片,尝试取题。

引导:下次写游玩的文章,你会取题目了吗?一起试试。如果你

游玩了杭州西湖、东方明珠塔,你会取什么题目?

预设:“游西湖”“西湖之旅”“记东方明珠塔”“东方明珠塔”……

(二)路线聚焦,理清游览顺序

1.自主选择游览路线。

引导:在学习课文前,看两条游览路线,你觉得哪条是叶圣陶爷

爷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线呢?

路线一: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路线二:东南门→郁金香园→天鹅湖→松林→芍药园→南门。

2.交流理由。

小结:从题目可见,本次游玩的重点是双龙洞,路线一紧扣由入

洞到出洞的游览顺序。你选对了吗?看来,游览路线是紧扣文章题目

的。

3.梳理游览顺序。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

(2)交流反馈。(相机出示语句)

①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②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

的。

③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④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

出。

⑤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⑥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3)读找到的句子,交流发现。

预设:这些句子都出现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处,把游览的景点连

接起来了,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游览顺序十分清晰。(板书:按顺

序写景)

(4)尝试圈出游览的地点,画出游览路线。

(5)对比两条路线,小组讨论。

引导:有同学读了课文画了另一条游览路线,哪条路线更佳呢?

(出示路线图)

①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②金华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理清游览路线第一处。

点拨: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作

者从金华出发,途经罗店,最后入山,说明作者正在前往双龙洞的路

上;不是游览目的地,作者一笔带过的这些地点,可以用“路上”来

概括。(板书:路上)

4.说游览顺序,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补充完成《作业本》第3题路线图,并说一说游览顺序。

3.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填空。

预设一:作者从路上到了洞口,再进外洞,然后到达内洞,最后

出洞了。

预设二:从金华城出发,过了罗店就入山了;然后来到双龙洞口,

走进去就到了外洞,接着经过孔隙就到了内洞,最后出了洞。

(2)聚焦连接词,体会过渡效果。

引导:同学们说的和课文表达的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作者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写作时用上了“过了”

“一路”“来到”“就到了”这样的连接词,使过渡更自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