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基础植物学基础 (15).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迷幻蕨境:蕨类植物的多样化形态世界——秦仁昌院士

秦仁昌(1898-1986),字子农,江苏武进人。1955年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分类学的拓荒者,中国蕨类植物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蕨类学之父”。

研究创造蕨类植物分类的“秦仁昌系统”

秦仁昌教授于1982年获得北京农业大学学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于1985年毕业。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植物生理生态学领域,特别关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和适应策略。

为了进一步深造和拓宽研究领域,秦仁昌于1990年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康奈尔大学期间,他深入研究了植物的水分和营养利用策略以及气候变化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1994年,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植物生理生态学领域的专家。

秦仁昌教授回到中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涵盖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生态生理学、植物适应性机制和生态系统生态学。他致力于解析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耐逆性机制,包括植物对干旱、盐碱、温度等胁迫的响应和适应策略。

为了查清中国蕨类植物的模式标本,会后他先后到瑞典、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家的标本馆作短期访问,查阅蕨类植物标本。他查阅了英国皇家植物园标本馆收藏的全部中国产蕨类和种子植物标本以及邻近国家的蕨类植物标本,拍摄照片18300张,并作详细纪录,阅读了该馆珍藏的大量植物学名著,积累了许多珍贵资料,特别是掌握了各国学者所发表的中国蕨类植物的标本资料,记录了大量笔记,编写了很多卡片。这些宝贵资料,为他建立植物学分类新系统和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研究中国的蕨类植物,秦仁昌回国后又先后到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广西、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调查,实地考察和采集了大量的标本,探索蕨类植物的特性与生长条件,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蕨类植物专著《中国蕨类植物志初稿》,记载了11科86属1200多种中国蕨类植物标本资料,并对蕨类植物外的部形态、解剖结构及生态环境作了比较研究。秦仁昌又开创性研究了当时全世界1万多种“水龙骨科”,发表了《水龙骨科的自然分类》及有关科属分类概念的重要文章,大胆而科学地把一百多年来包括蕨类植物80%的属和“水龙骨科”90%的种重新划分为33科、249个属,清晰地显示了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解决了当时蕨类植物学中的分类难题,这在世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该系统后来被学术界称为“秦仁昌系统”。

编纂出版《中国植物志》

1955年,秦仁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调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植物分类与植物地理学研究室主任。他把蕨类植物研究中心转移到北京,对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发展规划作出新的部署。他认真研究世界上有关蕨类植物分类和进化的细胞学、孢粉学、形态学及人工杂交实验等著作和文献,率先开展蕨类植物分类的细胞学和形态解剖等实验和研究,使中国的植物分类学研究逐渐扩大到形态、解剖、孢粉、细胞、生态、植物地理、栽培利用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1959年,秦仁昌被选为中国植物志编委会委员兼秘书长,当年编纂出版了《中国植物志》第二卷,为其他卷册的编写树立了典范。

1981年,83岁的秦仁昌教授带领年轻科技人员从事蕨类研究

秦仁昌在6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共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和翻译专著15本。他是中国蕨类植物学的奠基人,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中国和世界的植物学发展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秦仁昌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认可。他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参与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他的研究成果为理解和预测植物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秦仁昌教授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他担任过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和报告。他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为培养和推动年轻科学家的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档评论(0)

158****6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