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湖南信息学院关于建立招生、培养、就业
和学生管理联动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我校招生生源质量,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学院拟建立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和学生管理联动机制目的
通过联动机制的建立,提高我校各专业的生源质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化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凸显我校的办学优势,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更好地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对口就业率与优质就业率。
二、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与学生管理联动机制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联动机制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建立联动机制,学校成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院长牵头,招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校企合作办、学生处、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下设办公室,挂靠校企合作办,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
2、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每年招生专业计划的制订,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制订学校申报专业与停招专业具体名单,协调处理招生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就业指导中心关于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等项事务处理。
三、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与学生管理联动机制的具体措施
1、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内部联动机制立
内部联动机制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率与招生规模、专业结构、培养模式、教学评估挂钩,并且通过一系列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将这一机制贯彻于从招生到培养,从学校到院系的两级就业管理组织,从校长到教师等各个层面。具体地说,学校应建立和落实校长、院长、系主任、研究生导师、专业教师五个层次在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上的考核奖惩制和岗位责任制,使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全部纳入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机制。
2.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推动外部联动机的建立
建立与企业深度合作,让企业深度介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各环节。学校要根据各专业培养方向,坚守原有行业性办学的优势,与行业共同建立实践教育体系,积极吸纳行业或企业参与教学大纲修订、课程开发、专业设置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编写特色教材、实践教学设计和实施等工作。学校要熟悉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寻找共同点上实现合作共赢,才能为校企联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要依托用人单位建立一批“零距离”实践教学基地,依托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支理论与技能兼备的新型职业化教师队伍,努力做到校企师资互动、科研互促、文化互补、资源共享,实现校企在产学研方面的对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以调查分析为基础保障联动机制建立
以就业人员就业后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分析、提取、加工,将处理后的信息提供给招生与人才培养部门,从而使学校的招生培养工作更适应社会变化及企业要求。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招聘,折射出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和培养规格要求。二是毕业生对社会的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不同反映将不同程度的改变培养与需求的原有关系,使它们之间的差距缩小或是扩大。因此,建立就业信息反馈系统在招生、人才培养以及就业联动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以集中协调为重点发挥联动机制的作用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系会制度,集中研讨协调重点工作。为了便于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对于一些重要问题及时取得一致,学校应该建立由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和相关学院定期参加的联系会制度。联席会准备工作应该包括招生就业处总结分析当年的各专业招生、就业情况,制定10年计划的初步设想,收集由招生宣传组反馈和新生调查反馈有关信息。召开招生培养就业联席会,汇总招生计划设想。与各学院预约调研,可以根据各学院特点进行。落实分专业计划,听取各专业分省计划意见招生就业处形成最终10年招生计划。在管理机构上,校内招生、培养、就业、校企等职能部门要相互合作。成立有这些部门以及校内专家、企业高管、人才服务机构负责人、优秀校友等组成指导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为高校招生、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就业市场开拓等提供决策咨询,并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和课程的开发与改革,学生实习指导与考核和就业指导教育等。
5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保障联动机制出效
(1)建立现有专业调整的详细评审和对新增专业的考核规定,设置专业建设委员会还可以负责对新设专业的建设情况实行指导、检查和评估,对于评估达不到要求的专业,视情况予以通报,并调整专业规模。增设新专业需要提供人才需求的论证报告,对新设专业应该最迟在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内完成检查、评估。
(2)依据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对就业率低、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的专业要实施果断的调整措施,进行专业重组或申办新专业。学校新设置专业必须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实际,围绕办学特色,突出学科优势,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停招两年以上的专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