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VIP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江西宜春市上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中,江西省上高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包括现代文阅读和一现代文阅读I两个部分,包括文字理解分析鉴赏和语言运用三个部分该试卷涵盖了语文知识,尤其是现代文阅读的内容,旨在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江西省上高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第1—5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商代。殷人把有意志的神看成天地万物的主宰,这种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西周时期,赋予天以“敬德保民”的道德属性,这是天人合一的萌芽。春秋时期,出现了贬天命、重人生的思想,“天”已经开始从神的地位下降到现实世界。这样的变化引出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所讲的“天”保存了西周的道德属性,天人合一大体上就是讲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道家所讲的“天”则是指自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

儒家基于天人合一所阐发的道德观,几千年来始终打上了孔子关于君臣父子的“差等之爱”的烙印。到了宋明时期,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使“差等之爱”与博爱相结合,把儒家的道德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今天讲弘扬古代的优秀道德传统,就应该弘扬这种“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仍然极具价值。

“万物一体”远不只是人与人“为一体”,而且人与鸟兽、草木、瓦石都“为一体”,从而见其哀鸣、摧残、毁坏,亦必有不忍、悯恤、顾惜之心。显然,“万物一体”是人对自然万物产生“仁爱”的根源。我们现在所热衷讨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应该可以从“万物一体”中找到哲学上的根据。同时,“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并没有抹杀人与自然的区别。王阳明特别强调“宰禽兽以养亲”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在当代西方,一些人完全抹杀人与自然物的区别,认为两者同样具有神圣性,具有同等价值。相较于这种非人类中心主义来说,王阳明的思想显得更合情合理,更切合实际。而这种中国儒家传统所强调的“人有义”而“最为天下贵”的思想,更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

但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重在讲“一体”,而不太注重区分主客的内涵,这就不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具体的途径及其理论依据。自然物不同于人,它不可能约束自己,主动使自己适应人、与人和谐相处。人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除了必须具有高远的天人合一境界,还必须依靠人自己的认识、实践,掌握自然物本身的规律,以改造自然物,征服自然物,使自然物为人所用。这些道理,用西方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讲“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有点类似中国的“天人相分”,它是科学的。

诚然,西方近代的“主——客”思维方式,是产生诸如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之类流弊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些流弊只是把这种思维方式抬到至高无上地位的结果,我们不能因见其流弊就完全否定它。我主张走中西会通之路,把天人合一思想与“主——客”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让天人合一思想具有较多的区分主客的内涵,而不致流于玄远;把“主——客”思维方式包摄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而不致听其走向片面和极端。这似乎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未来发展之路。

(摘编自张世英《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材料二:

中华宇宙观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宇宙万物以及人与宇宙万物关系的根本看法。天人合一思想强调整个世界万物之间的有机关联。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人与鸟兽、草木、山水同在。按照这样的宇宙观,人与天地万物属于同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这样就把人类的生存与宇宙万物的生存联系起来。当然,讲天人合一,并非把天与人直接等同起来。很多思想家认为天是天、人是人,天人合一是有区别的统一。战国末期的荀子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即认识到天与人的职守不同,强调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唐代刘禹锡认为“天与人交相胜耳”。柳宗元则强调,天与人“其事各行不相预”,即天与人各有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彼此作用不可相互取代。可见,中国古人在讲天人合一时,也包含“天人相分”的意思,即有分有合、先分后合。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建立在对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同源的体悟之上,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将天地万物视作同自己紧密相连的存在,从而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提供了重要价值论参考。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不存在所谓绝对独立存在的客观自然,自然不是外在于人的“他者”。人与天地自然万物是共存关系,相即相容、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共同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提供了重要关系论参考。此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还明确了人对于天地万物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对自然心存敬畏,人类应当按照自然规律活动,维护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寻求永续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实践论启示。

(摘编自郭齐勇《“天人合一”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对天人合一的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