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根底理论
〔第一讲〕
中医根底理论入门课:中医学的根底医学,它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根底。理论概念比较抽象:“玄”
个人学习体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现象、规律的总结认识人体及疾病的发生、开展。结合西医学:解剖、生理、病理知识理解、记忆。
中医根底理论内容1、中医学的哲学根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2、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3、中医对疾病的认识。4、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那么。
本次课学习要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的根本概念五行学说的根本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治疗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1〕阴阳的偏胜:—“阳胜那么热”—“阳胜那么阴病”—“阴胜那么寒”—“阴胜那么阳病”〔2〕阴阳的偏衰:—“阳虚那么寒”—“阴虚那么热”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阴阳互损当阳虚至一定的程度时,因阳虚不能生阴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为“阳损及阴”。当阴虚至一定的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继而出现阳虚的现象,称为“阴损及阳”。
阳偏盛阴偏盛正常实证阳偏衰阴偏衰正常虚证代表阳代表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用于疾病的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望、闻、问、切——四诊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望闻问切色泽晦暗语声卑微无蜷卧静默尺去者阴力,少言而沉身寒喜暖迟者沉静,呼吸微弱涩细小色泽鲜明语声高亢宏躁动不安寸至者阳亮,多言而躁身热恶热数者浮动,呼吸有力大洪滑声高气粗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用于疾病的治疗:“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1〕指导养生〔2〕确定治疗原那么A、阴阳偏胜〔实证〕的治疗原那么:有余、“实那么泻之”阴偏胜——“阴胜那么寒”——实寒证“寒者热之”阳偏胜——“阳胜那么热”——实热证“热者寒之”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抑制其亢奋之阳,以清泻其热。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消解其偏胜之阴,以温散其阴寒。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B、阴阳偏衰〔虚证〕的治疗原那么:缺乏“虚那么补之”阴偏衰——“阴虚那么热”——虚热证“滋阴制阳”阳偏衰——“阳虚那么寒”——虚寒虚“扶阳抑阴”滋阴制阳〔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扶阳抑阴〔不宜用辛温发散以散阴寒〕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C、利用阴阳的互根互用原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硫酸镁溶液浓缩结晶技术方案.doc
- 百事可乐公司的企业形象识别与设计.doc
- 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专项复习.ppt
-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拟试题】.doc
- 九年级-最经典的新目标英语课件-合集-大全-单元测试-经典教案学案-(2).ppt
- 疾病控制知识竞赛题.doc
- 砌筑施工方案.doc
- 电力综合办公大楼供配电系统设计.doc
- 二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ppt
- 五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课件-教科版.ppt
- 2024年十二月份《陈情表》在商业计划书写作中的修辞应用探析 .ppt
- 2024年第1季度具身交互技术提升课件情境沉浸感 .ppt
- 2024年12月教育技术伦理委员会审议古典课件改编方案 .ppt
- 2024年8月精装修房质量验收标准与赔付机制双升级 .ppt
- 2024年3月教育督导新规与传统德育课件审核标准碰撞 .ppt
- 基于因果推理的心理安全教学优化(2025) .ppt
- 2024年10月份口述历史项目:奏疏传统与当代民意表达课程 .ppt
- 2024年4月份非接触式手势识别在声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pt
- 2025年份一月份危机领导力培训项目移植古代文官的陈情智慧 .ppt
- 2024年10月文化记忆理论下《陈情表》集体认同建构路径 .ppt
文档评论(0)